正好赶上新华社记者华山同志听说&ldo;光荣枪&rdo;的故事,来到这个连队采访。
华山由通讯员带路来到野炮一连。他们通过一座胡弄美国飞机的假阵地,通讯员指着斜对过的山岗说:&ldo;还在那边呢!&rdo;他们翻山过去,从枯树丛走上土坡,眼前出现了一座新的松枝彩门,哨兵在旁边站着,身后吊着一个金闪闪的新炮弹壳。这是炮兵特有的一种漂亮的防空警钟。交通壕也显出炮兵特有的磅礴气派:宽大、齐整,高出一头,有拐弯、有斜巷。
华山走进指挥所。连长、指导员热情地接待了他。营指挥所来了电话,王立功拿起听筒,另一只手记下了射击目标,拿起另一个听筒向炮阵地发出了命令:&ldo;各就炮位!向左:125,标尺分划:347……都准备好没有?每炮3发,听口令齐放!&rdo;
指导员过来对华山说:&ldo;马上就要打炮了,华山同志,我带你看看去?&rdo;
&ldo;好呀!走!&rdo;
华山跟着指导员跑出连指挥所,顺着交通壕往上跑着,进入了炮阵地。大地忽然一阵抖动,附近的炮阵地开火了,紧接着,这里的炮阵地也怒吼起来了,只震得阵地里烟尘滚滚。跟着就是第二发、第三发……一阵雷声过去,一切又平静下来,依然是晴朗的蓝天。华山凑着炮镜看了看,问炮手们:&ldo;你们也看不到敌人,也看不到目标,怎么知道打中没有呢?&rdo;
炮手们讲了讲间接射击的原理和威力后,指导员带着华山回到指挥所,拿起从墙上挂着的卡宾枪,从头到尾介绍着&ldo;光荣枪&rdo;的来历。
华山听着,听着,用自来水笔详详细细地记下来,兴奋得点着头说:&ldo;这件事太妙了!我要向祖国人民报告,这是炮兵连的&lso;光荣枪&rso;啊!&rdo;
指导员从一个炮弹箱制作的文件箱取出了咖啡糖对王立功说:&ldo;老王,咱们托华山同志捎到北京不行吗?&rdo;
&ldo;那太好了。&rdo;王立功说着又问华山,&ldo;行吗?&rdo;
&ldo;毛主席看到这块糖,一定会高兴的。&rdo;华山是这样回答的。
&ldo;我也这样想,毛主席一定不会笑话的。这是我们志愿军战士的一点心意嘛!我来写信。&rdo;
指导员说着。把桌子擦了又擦,打开炮兵指挥员用的地图皮囊,拿出祖国人民慰问团慰劳的信纸,便伏在桌子上写起来,一连撕了好几张纸,他皱起眉头:&ldo;今天这字怎么搞的,老写不好。&rdo;
&ldo;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把咱们的心里话写出来就行啊!&rdo;王立功在电话机旁说:&ldo;字可别写得太小,莫叫毛主席他老人家费眼神。&rdo;
指导员又换了一张信纸,把钢笔尖上的墨水擦了擦,一边写着一边念着:&ldo;敬爱的毛主席:
(&ldo;光荣枪&rdo;的来龙去脉略)……我们缴获了美国人的糖,感到说不出的光荣,立刻想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我们有了您的英明领导,有了党的长期培养,有了祖国的支援,才能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掌握现代化炮兵技术的国际主义战士,走上了朝鲜战场,为人类和平立功,创造胜利。这个光荣完全是属于毛主席您老人家的。可是,这块糖送给您又太少了,不好邮寄,还怕您笑话,不送吧,又觉得这光荣不该我们享受。所以一直留到今天,正好新华社华山同志来了。我们糖虽然少,那是我们大家一点心意。您老人家一定不会嫌少的。请您收下吧!我们决心在今年更加努力提高技术,争取更大的光荣,来回答您和党的培养,回答祖国人民的希望!&rdo;
第15章代表团的殊荣
李雪三政委率领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回国是两次志愿军归国代表团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影响最深的一次,受到毛主席单独召见‐‐这是三十九军历史上的殊荣1952年1月16日,我们军油印报纸《立功》在朝鲜前线登出一条惹人注目的新闻: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已组成
李雪三政委任代表团团长
本报讯: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现已组成,共有170人,我军政治委员李雪三荣任代表团总团长。此次归国代表团由各军代表各组成一个小组,各兵团组成一个分团,分赴全国六大行政区,向祖国人民报告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斗事迹,感谢祖国人民对志愿军伟大热情的支援,并慰问在全国各地休养的志愿军伤病员,时间为三个月。同时,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亦派80名英雄模范代表组成由洪淳哲率领的朝鲜人民访华团一同前往我国进行访问。
我军参加这次归国代表团的代表有六人,已于本月9日启程回国,他们是: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八连二班副班长、特等功臣梁庆有,一一六师三四八团二营模范医务工作者五大功臣沈日光,一一七师一团三营副营长孙崇新,军后勤部驾驶员一等功臣卞溶晖,一一六师宣传科干事李森(女),一一六师三四八团政委周问樵。另有随团秘书夏光。
消息立刻飞遍了我们军纵横几十公里的阵地上,上上下下都在兴奋地议论着:这是我们军政治委员李雪三的殊荣,也是我们三十九军的殊荣!
记得,最早回国报告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是军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长嵇炳前。他带领一个报告小组走遍了祖国的大西北和大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