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世间已无张居正读后感 > 第40章(第1页)

第40章(第1页)

经过多方讨论,终于有了结果:陈太后叫仁圣皇太后,李太后就叫慈圣皇太后。

历史上不乏有人批评张居正是喜结后宫、谄媚邀宠的佞臣。其实,李太后作为帝制皇权的最高代表,权力凌驾于法律制度之上,即使礼部一时可以以祖宗成法搪塞,但若上位者真有此意,让十岁的小皇帝降一道圣旨也不是不可,如果真到那个地步,无疑给文官与皇帝之间徒增裂痕,对双方全无好处。张居正能审时度势,在危机之前劝说礼部顺应上意,也仰仗于他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事物根本的强大分析能力。

张居正给李太后上了尊号之后,李太后很高兴,这给两人长达十年的合作打上了融洽基调。

李太后笃信佛教,喜做功德之事。京师内外大修大建寺庙梵刹,耗资颇巨,多为无用之费。佛教劝人为善,一般人信佛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塑造良好风气,但对于李太后这种高高在上的&ldo;国母&rdo;级的人物而言,这种兴趣爱好远比铺张浪费还烧银子。

南北朝梁武帝崇佛,国家财政为之一空。现在李太后有这种宗教爱好,自然少不了铺张浪费,张居正总管内阁事务,看见这样大的支出不禁眉头紧锁。

张首辅当然不愿动用国库的钱财满足李太后的私人爱好。可太后张口要钱,不给也是藐视皇权,为了维护李太后必有的尊严,张居正创造性地把本属于皇室采购中心的宝和店划归李太后的名下。

宝和店非同小可,它是皇店,只有国亲国戚才能在此生产经营,主要管理皇产和皇室的财政出入,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这等于把皇帝口袋里的钱放到太后口袋里,而且自负盈亏,李太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管没要来国库银子,却意外得到个&ldo;生金蛋的母鸡&rdo;,花完了宝和店的钱也就不好意思张口再要。

这样,既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李太后用于宗教爱好的开支,又不影响国家的财政状况,可谓&ldo;双赢&rdo;。

李氏相继修胡良河、巨马河两座桥,还建立多座寺庙,每处工程完工,张居正都写碑文赞颂太后仁义善良,为万民之表。文才斐然的他写出的文章自然深得太后赏识,而且首辅写碑文,太后面上增光,张相以应酬性的碑文换来李氏在政治上的支持,不可不谓之高明。

张居正与小万历间情同父子的师生关系,作为家长的李太后与张先生之间也就有一层独特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民间就有&ldo;黑心宰相卧龙床&rdo;的传说。其实,明代宫禁之严,远非民间艺人所能想象,张居正哪有机会轻易进出宫闱并越雷池一步。

几何图形里,三角形最为稳固。张居正、李太后、冯保,这个政坛&ldo;铁三角&rdo;的默契合作使万历初年的政局很快稳定,实现了&ldo;宫府一体&rdo;的和谐景象。

第八章 强人的治国术

我皇御极之始,郊庙必亲,朝讲日事,用人未必贤而必才,行政未必平而必勤,庶官思奋,百废俱修。国有余粟,民有余食,熙熙恬恬,亦一时之盛。

‐‐李三才《历陈国势病由疏》

明代三百年富强,未有如江陵时。

‐‐孙奇逢

励精图治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张居正秉国之钧,气势迥山岳,士大夫们无不心驰神往,中外相望其风采。此时的张居正志得意满,然而审视帝国四周的环境,令人不寒而栗,他接手的是一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行政效率低下,贪官污吏横行,朝纲不振,国库入不敷出。

许多管事官员,就像坐在不停下沉的破船上,时刻担心会被淹死,又想不出良方自救。天天计算着自己何时可以升官或调离,好把破船&ldo;送给&rdo;继任者。这艘破船就在一个个继任者的不断交接中,不断破败,不停下沉……

政治家与官僚最大的区别就是政治家富于理想,以天下为己任,杰出的政治家更是能将满腔热情,灌注于自己的智慧中。

张居正少时便有&ldo;毅然欲振天下之衰&rdo;的宏伟志向,激流汹险的官场,没有磨平他性格的棱角,蹉跎岁月的流逝没能磨灭他心中的热血激情。现在大权在握,迎着官场的无际黑暗,张居正默默拔出磨炼数年的治国之剑,勇敢出招。刚坐上首辅宝座十七天的他,就代小皇帝起草了登基二十五天以来的第一道戒谕,明确官员职责义务,在百官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戒谕先分析国内严峻形势,指出士风浮薄,官场腐败,奸人投机倒把,邪党蛊惑人心,庙堂上下受恶恩仇,混杂交错,朝廷威福大柄,徒为大臣报恩报仇的资本。然后严正申明:皇帝初承大统,已深切洞察弊源,丞欲芟除。从今以后,人人都要纯洁身心,恪恭职守,不得欺君罔上以行私,不要随波逐流,不可肆意妄为以乱朝政。内政大学士要协恭和衷;吏部大臣当虚心鉴物;内外堂官,人人都须各分猷念;科道官个人都要公是公非,直言敢论。总之做大臣的要有正色立朝的风范,做小臣的应有退食自公的气节,努力使朝清政肃。

文武百官聚在太和殿下,恭听新皇帝第一道戒谕,戒谕恍如黑夜中的耀眼极光,威焰逼人。诏下,百官惕然,知道新朝天子要在师相的辅佐下整刷朝纲,一时无不尽职尽责,朝政果然焕然一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