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听后,怒色地说:&ldo;这天杀的虞青,不但祸害青州城,连整个青州都祸害,真是死有余辜。&rdo;
主人对唐尧说:&ldo;首辅为青州黎民铲除了虞青这个祸首,大快人心,首辅的高风亮节,更使草民敬佩,华夏国有首辅这等贤臣,是华夏黎民之福,不知首辅能否赏脸,中午在我家吃顿便饭。&rdo;
唐尧笑了笑说:&ldo;如此,我们夫妻二人就叩扰了。&rdo;
主人一听大喜,赶忙出门去安排。他对儿子说:&ldo;快去安排上等的宴席,并禀告邑侯,前来作陪。&rdo;
主人回来后,唐尧问他:&ldo;你这织坊能织出这么好的织锦,为何不到大都去发展,大都内住的都是贵族豪富,以你织锦的品质,肯定要比在这里的销量和价格高好多倍。&rdo;
织坊主人说:&ldo;我何尚不想去大都发展,只是听说大都城内,店铺的价格高得吓人,因此,只能望而却步。&rdo;
唐尧说:&ldo;如果我们两人合作,我出地方,你出技术和负责经营,咱们对半分成如何?&rdo;
织坊主人一听,忙说:&ldo;那草民可是求之不得,只是草民哪敢与首辅平分获利,草民得三就行。&rdo;
唐尧说:&ldo;你若这样说,那就算了,你们远离故土,艺工们在大都的吃喝用度是很高的,我是真心诚意地与你合作。&rdo;
主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走了狗屎运,忙不迭地向唐尧拜谢,说:&ldo;首辅怎么说就怎么做吧,只是草民托首辅鸿福,心下不安。&rdo;
唐尧说:&ldo;那你最近就将一些事物准备好,等这批织锦织好后,一同去大都就行,只是要多找一些好的艺工带去,住的地方你就不用担心了。&rdo;
这时,下人来报,说酒宴都已准备好。
织坊主人请唐尧夫妻二人,一同上了自己的马车,主人亲自驾着马车,向博邑最好的饭庄驶去。
到了地方,见一人急忙迎上来跪倒在地,口称:&ldo;博邑侯不知首辅和公主驾临,未曾远迎,请首辅和公主恕罪。&rdo;
唐尧一看,博邑侯身后跪倒了一片,没想到织坊主人请来这么多人作陪,想想刚才他说的生意难已经营得话,心中也就释然了。
待坐定后,唐尧首先站起来说:&ldo;我与公主本是路过贵地,又因和织坊主人是故交,本想只是叙叙旧,没成想惊扰了邑侯和各界名流,想必各位已知道我是从何处而来,那我就简要地讲讲,青州未来发展的动向吧。虞青图谋叛逆,已被押往大都,交禹王处置。以前虞青在时所定的一切赋税,均已作废。现青州已有三公子掌管,不日即将下告华夏国的各种法度,今后,青州的各邑,无论是贵族,还是黎民,都应遵守华夏国的法度,违者,以叛逆罪惩处,虞青就是前车之鉴,希望各位好自为之。&rdo;
邑侯和这些贵族们,本来想借着这次机会,和首辅攀攀交情,没想到被首辅,恶话善说地训了一顿,心里知道是受了虞青的连累。于是,邑侯站起来代表他们说:&ldo;请首辅放心,我们一定遵守华夏国的法度,为民造福。&rdo;
这场宴席,两个时辰后方才散去,晚上,在织坊主人的盛情邀请下,住在了他们家里。
第二天天刚亮,唐尧怕被其它事绊住,辞别了织坊主人,上马而去。
路过章邑,又去了那个大铜坊,订了一批铜器,又和铜坊的主人谈妥了合作的生意,铜坊的主人兴奋异常。
唐尧对他说:&ldo;你可派人去博邑,找第一织坊的主人,谈妥一同去大都的日期,你们可结伴而行。&rdo;并一再叮嘱他:&ldo;去时一定要多带一些制范的土。&rdo;
处理完这里的事,唐尧也没多待,与亦玉上马回大都而去。路过崖邑,订了一批黑陶,也是让他们派人到章邑第一铜坊,商议动身的日期。
唐尧和亦玉一路走走停停,二十多天后,才赶回大都,休息了一夜,一同进宫拜见禹王。禹王见小夫妻回来了,满面笑容,对唐尧说:&ldo;中午就留在宫中吃饭,一块给我谈谈青州的事情。&rdo;
中午吃饭时,唐尧向禹王详细地说了青州的事情。禹王听后,对唐尧大加赞赏。
亦玉第一次出远门,兴奋地口无遮拦,说青州如何如何富庶。二公子听后,脸上一阵白一阵黑,恰好被禹王看在眼里。
禹王对唐尧说:&ldo;那个青州侯虞青,你准备如何处置?&rdo;
唐尧答:&ldo;回父王,虞青是天牢的第一个大反臣,让他先坐一阵再说,找个机会,我要用他的人头,警示那些有企图心的天下诸侯和大臣。&rdo;
禹王问:&ldo;你这机会准备找在什么时候?&rdo;
唐尧答:&ldo;回父王,我准备在今年年底,请父王在崇山进行大阅兵,阅兵之日,遍招天下诸侯和外夷外番,我要用虞青的人头祭旗,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rdo;
禹王听后,赞许地点了点头。心中暗想;这小子做事够狠也够绝,这方法确实能够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
禹王对着两个儿子说:&ldo;你们平时多向尧儿学学治国的方略,日后你们主政一方,也不至于束手无策。&rdo;两个儿子诺诺连声。
今年的水稻,用的是唐尧清灵空间的稻种,长势格外旺盛,看来每亩产十五釜没问题。唐尧又令虞苗带领役兵,多开垦出了两千多亩,用这些地,养三千兵没问题。收了第一季稻谷后,唐尧又让唐兴用稻谷从草原换了一千多匹马,现在的三千役兵,有两千是骑兵,大夏国可谓是兵强马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