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众头领,他们这才明白了,同样是神州,仅一江之隔,为什么华夏能强盛起来的原因。
皋陶在唐尧出门后对他说&ldo;首辅的一番话,胜我近十天的教化。&rdo;
唐尧笶着说:&ldo;皋老过谦了,我只是在你点燃的火堆上,加了一把柴而已,不值一提,看这些人,短短几日,象变了个人似的,都是你老的功劳,晚辈拜服!&rdo;
说完向皋陶深施一礼!告别而去。皋陶望着唐尧的背影喃喃地:&ldo;真象是尧帝再生!&rdo;
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姒臣根据唐尧给他的建议,将这些人带到崇南大道,边走边向他们讲解,并对这些人说:&ldo;这次你们要学的,和礼仪、法度不同,那些东西都是规定好的,任何人不可擅自改动,违反。而我们修路、种田是要灵活的,不同地方,种植不同庄稼,不同地形修不同路,所以最好你们提问,我来回答。&rdo;
南宁头领感慨地说:&ldo;过去我们认为你们这些大臣,只会享受,什么都不会,没想到,你们个个是行家能手&rdo;
姒臣说:&ldo;我这点本领算什么,和首辅比,可以说是拿一树叶与天比,这天下的东西没有首辅不会的。这座大都,首辅只用了不到三年就建成了,没要禹王出一个蚌币,并且所有建城的役工管吃管住,发工粮。&rdo;
众头领中,其中一人说:&ldo;听传说唐首辅旷古奇才,还有些不信,等见到人和大都城才知道,唐首辅比传说的还神,听他说话心里顿时就能亮堂。&rdo;
姒臣让佃农给众头领从如何开恳稻田,如何育苗、插秧、管理、选种、收获、脱粒到收仓,讲的详详细细。
当这些头领见到水车时,和以往第一次接触水车的人一样,感觉既稀奇又好玩,争先恐后地上去踏水,那些山寨的头领议论纷纷。一个头领说:&ldo;我们三苗河流纵横交错,可我们守着不会用,江、河、湖边那么多肥沃的土地荒废着太可惜了。&rdo;
姒臣对他们说:&ldo;你们放心,我正与首辅商议组成一个农桑指导队,帮助你们如何恳田种稻谷,并带着良种,到时你们只要把人组织好就行。&rdo;
最后的几天,观看了宫坊,看到好多稀奇古怪的东西都从这里造出来,众头领个个叹服,三苗要不归顺华夏国,怎么能知道,华夏国什么器物都能造,而我们还用木棒石头劳作,这差别太大了。
最后是观看练兵,这天连禹王也来到崇山下的大校场,只见虞苗令旗一挥,先冲出一队张弓搭箭的役兵,半跪在地上,向十丈外的草人射击,箭箭中的。接着是一队执盾持剑的伇兵与一队执戈的伇兵对打,你来我往,捉对厮杀,看的众头领惊心动魄。最后一阵马啼声响,车轮轰鸣,一百辆战车如洪水般滚滚而来,战车上的箭兵,百箭齐发,远处草人被射成了刺猬。禹王都被这场面振撼,那些头领,瞠目结舌,脸色都变了,心里暗自庆幸,如果这次交手,三苗不知多少人会丧命。
临行前几天,首辅每人发了二百个上等的蚌币,让他们自由活动,给家人买东西。专把南宁头领请到府上,送了他一些女人的服饰和玉头饰。南宁头领叩谢不止!
唐尧说:&ldo;我还有一件宝物送你,这宝物能降妖除魔,望你好好珍惜。&rdo;说完拿出一柄黝黑的弯刀。
南宁头领,接过弯刀,只觉得一股寒气袭人,知道此刀非凡物,大喜过望,叩首拜谢!
这天唐尧将宫坊统领虞旺叫到府上,对他说:&ldo;以你现在的处境,没有功劳,难得再提封,我想这次让你去南宁建坊,不知你可愿否?&rdo;
虞旺说:&ldo;我早已说过,这辈子就听你的,你让我去哪我就去哪。&rdo;
唐尧拿出了一个白卷,对他说:&ldo;这是一个竹楼的图形,我给它取名叫&lso;吊脚楼&rso;,三苗多虫蚁,这种吊脚楼最适合三苗人居住。你对外不要说是我给你的,就说是你自己设计的,三个月后,先在南宁岭推广,等到全三苗人都建这种楼时,你的大功就告成了。一年后等工坊建成,我奏请禹王,封你为三等侯。&rdo;
虞旺一听大喜,说:&ldo;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我一定把它干好。&rdo;
这天,姒臣组织的一百零八个种稻能手都已聚齐,有一农桑佐卿带队,建坊的有虞旺带队,和三苗的一百零八个头领在城门外聚齐。
唐尧代表禹王前来送他们,对他们大声地说道:&ldo;通过这次大都之行,我相信你们对华夏国有了重新认识,回去后,一定要善待你们的黎民,你们的责任,是让他们富裕起来,临行前我送你们两句话,一;先修路,后建房,二;山上种果,山下种粮。&rdo;
众人听后齐呼:&ldo;感谢首辅的金玉良言,我们回去后,一定按你所说的办,请首辅三年后再到我们三苗去看看。&rdo;
一百零八个头领,各自赶着双辕马车,车上装满了货物,美滋滋地回了三苗。
☆、第九十七章;虞苗虞利双定亲
送走了三苗的一百零八个头邻,唐尧总算松了口气。禹王疼女婿,对唐尧说:&ldo;三苗头领的教化,皋陶说比预想的好多了,通过这次多方面的软硬攻心,这些人的心气早没了,尤其是比武练兵,我看了都觉着震憾,那天我看那些众头领,脸色都变了。现在南宁又有重兵把守,三苗从此大定。这一月多你各方操劳,就多歇息些日子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