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湘江之战黎汝清读后感 > 第55章(第1页)

第55章(第1页)

(三)指导纲领

甲、湘军(北路军派出之追剿部队附之)

(下面皆守备地域及追剿堵截作战细则,略)

乙、黔军。

(下面皆守备地域及作战细则,略)

丙、桂军。

(下面皆守备地域及作战细则,略)

以上各项,各部均应查照办理具报。

这个命令签发时,蒋介石象祈祷上帝似地说了几句话:

&ldo;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能否尽灭匪军,就看各部将士是否精诚合作膺命无间了!&rdo;

计划的确是个好计划,几乎无懈可击,是否精诚合作,膺命无间。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此令下达之日,红军不但离湘江甚远,而且还没有渡过潇水。10天之后,红军才到达湘江。

而且,渡过湘江之后,不管是李德、博古坚持的向湘西前进与二、六军团会合也罢,还是毛泽东提议的进军黔境以遵义为中心,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也罢,全都网在蒋介石的预计之内和追剿堵截计划之中。

如果说,李德的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是危险的;那么在黎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所作的《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议》同样也是不能实现的,只能放弃此计划被迫四渡赤水。北渡金沙,去与四方面军会合。

这里面有多少得失对错,作出公正的评价是很难的!因为历史不能放在假定的基础上,而评论历史又往往放在假定的基础上。

李德是把与二、六军团会合,放在必获胜利的假定基础上,而且历史并没有证明与二、六军团会合一定失败;毛泽东否定这个计划,也是建立在与二、六军团会合一定失败的假定基础上,历史也没法证明这个假定不对!

即使与二、六军团会合有重兵堵截,也存在突破与不能突破两种可能。

难道遵义会议后的红一方面军的行进路线上就没有重兵围追堵截吗?为什么说与二、六方面军会合就是不合理的,与四方面军会合就是合理的呢?在张国焘演出的那场分裂戏剧中是多么危险!似乎也都在无计划无准备之内,而且到陕甘去落脚也不是事先既定的目标。

历史只作出一种答案。而结论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唯其如此,生活的雄浑、犷悍、怪异、奇诡、蕴藉、朦胧、流动之美,也自在其中。

为什么湘江一战,红军损失过半(损失的大部是新兵)就是极大的错误和惨败,而遵义会议之后,3万6千主力红军到达吴起镇时只剩了个零头‐‐6千人,损失达百分之八十三以上,就是极大的正确和伟大的胜利呢?

请打开红军长征路线图,看湘江之战前的路线(尽管抬着沉重的轿子)几乎是笔直的。会议后的路线却是曲折回环比盘肠都多几道弯,哪个更没有准备更没有计划更没有目标呢?

这是值得后人深深思辩的!

第八章1934年12月2日新圩、文市之间无名高地

一阵地即将陷落

炮火已经把远近几个山头上的树丛剥光了。白天,五军团的战士们借着炮弹和飞机炸弹坑作为抵抗的工事,与四面包围的敌军作拼死的搏斗。

12月2日这一天,在新圩、文市之间的三十四师阵地淹没在敌人的炮火中,血肉横飞,弹片啸叫,撼天动地的呐喊,……鲜血和泥砂凝固在一起的褐紫色山地上,遍布支离破碎的肢体和横躺竖卧着敌对双方的濒临死亡的伤员。山崩地裂的搏斗,持续了几十个小时。一团团黑色的碎云,掠过阵地上空,犹如战神翅膀投下的暗影。

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站在中间的略高于其他阵地的山包上。举起望远镜四面看去。仿佛进入一场险恶的梦境。寻视惨呼绝叫尸体狼藉的战地是需要勇气的。他看见无数目眦欲裂的眼,瞪着硝烟漫卷的苍穹。

整个红军主力全都过了湘江,他的三十四师被卡在湘江东岸!所有联络都已切断。周围几个起伏的山地成了淹没在血海中的孤岛。

他接到的最后指令是:&ldo;全力突围,于凤凰嘴一带渡江、追赶前行部队,如果不能渡江,就依据兴安以南山地发展游击战争!&rdo;

陈树湘两眼盯视着电文,心情是苦涩的、悲壮的。电文指出了两个可能。但他清醒地知道,第一种可能已不存在,只有后一个可能‐‐突出一部份部队,留在江东打游击。

他望了一眼用弹坑连结成的堑壕,那是鲜血渗透的泥土,泛着酱油似的紫褐色。一堆堆血肉裸露的尸体上,尚未燃尽的衣衫和棉絮,冒着焦糊味的轻烟,滴血的刺刀,折断的枪柄,矗立在焦土之上,在中午的阳光下,闪出令人毛骨悚然的色彩。

阵阵灼热的山风挟带混浊的滞重的血腥气扑到陈树湘的脸上,像飘拂的火,辛辣的硝烟直刺鼻腔,使他口焦舌燥、窒闷欲呕。

这是战斗的间歇,它意味着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在重新组织调整兵力之后,再来一次更加猛烈的进攻。波浪式的反复冲击,犹如惊涛裂岸,阵地一片一片崩塌,预示着即将沉没。

全师已经被敌分割,互相失去联系,只有万世松的二营在距师部二百米之外的山丘上,电话线刚刚接通,便传来万世松的声音:

&ldo;报告师长,我们营还能集中起一个连队,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我建议全师立即组织分散突围……&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