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烈虽然有些不解,但骨子里有一种军人的习姓,让他还是严格的按照郑言庆吩咐去做。骑队在岔路口转向,向西急行。郑言庆抬头看看天色,突然把沈光叫道了身边,低声吩咐。
“沈大哥,我想请你,先行赶回巩县。
我听说,爷爷的田产已经被没收,不过他的住所想必不会有变。姑姑带人在那里坐镇,郑家人也不敢太过于为难。你先回巩县,告诉爷爷,我这边一切平安,不曰就会抵达,请他放心。”
沈光想了想,点头答应。
为了让郑世安放心,郑言庆还把他的假面,交给沈光,以证明他平安无事。
沈光领命之后,又从马队里牵出一匹战马,打马扬鞭而去。见沈光离开,郑言庆立时松了口气。
宏毅,对不起了……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郑家,太不给我面子!
****
郑言庆决意不去洛阳,谢科紧跟着也直接返回阳夏。
裴行俨听从了郑宏毅的建议,派人在馆陶,想要把郑言庆拦住。可没想到,郑言庆根本就没有从馆陶经过。
如此一来,消息飞快的就传到了洛阳。
郑善果从鱼俱罗的府邸中出来,登上了马车。
鱼俱罗是在八月初,卸掉隆山郡太守职务,从岷蜀返回洛阳。如今,他闲赋在家,过的非常悠闲。郑言庆‘投敌’的消息传来时,鱼俱罗是第一个上奏皇帝,表示他不相信郑言庆会在平壤‘投敌’。
无奈何,当时杨广正因为辽东战败的事情,而心烦意乱。
所以鱼俱罗的奏章,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反而在第二天一早,下令千牛卫前往巩县,捉拿郑世安。好在,千牛卫刚离开洛阳,裴世矩就站出来,为郑言庆求情。他的理由也非常简单,不相信郑言庆会‘投敌’。此后,和郑言庆素无交情的驸马宇文士及,也不知为何,通过南阳公主之口,表达了他的意思。
不过,宇文士及并没有似裴世矩鱼俱罗那样求情,而是说,郑言庆是长孙晟的弟子,还请陛下看在长孙晟的面子上,三思而行。长孙晟是什么人?那是杨广最为信赖的一名近臣。
其实,那言下之意也是说:长孙晟教出来的学生,焉能投敌?
再后来,求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萧皇后也站出来,为郑言庆说话。
当然,萧皇后求情,是因为得了裴淑英的请求。加之她对郑言庆的感官也不差,同样不太相信郑言庆会在平壤‘投敌’。别人的话,杨广可以不听。但萧皇后的话,杨广却要思量。
于是在拍出千牛卫的第三天,他又发出一道诏令,赦免了郑世安。
郑世安甚至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巩县大牢里呆了一天之后,便重获自由。出狱后,他才知道,郑言庆在高句丽出了事情,至今下落不明。郑世安得知此事后,当场昏了过去。
后来虽然苏醒过来,却从此卧床不起,再也无法下地走动。
在郑世安心里,有一丝愧疚。
他知道,郑言庆其实并不想去平壤。如果言庆在高句丽真的出了事,那就是他一手造成的结果。
思念、牵挂、还有内疚,种种情绪纠缠在一起,让郑世安病倒了。
可他没有想到,郑家竟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不但罢免了他族老的职务,还夺走了他名下的田产。若非裴淑英领人及时赶到,郑世安甚至有可能,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这心里,又该何等憋屈?
郑善果从一开始,就不太赞成郑家的这些举措。
首先,他了解郑醒,所以根本不相信,郑醒有那种魄力,把一个营寨的粮草辎重焚毁,以集结隋军败将。其次,他也不相信郑言庆会投敌……可这是族老会的决意,郑善果也无可奈何。
现在真相大白了,郑家开始慌了。
郑元寿派人赶到洛阳,请郑善果出面说项。
郑善果也是从别人口中,听说郑言庆在岷蜀时,曾随鱼俱罗学槊。故而厚着脸皮登门拜访,却不想,鱼俱罗闭门不见。
坐在回去的马车上,郑善果轻轻揉着太阳穴。
该怎么办才好?
郑醒闹出这一档子事,可算是丢尽了郑家的脸面。既然鱼俱罗不愿出面说项,那只有另想办法。
“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