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大热煊赫。
长安显得格外平静,甚至带着些许惶恐:突厥人要来了!
对于长安人而言,突厥人给他们带来的绝不是什么美好回忆。相反,每一次到来,都代表着血腥而残忍的杀戮。自有晋以来,五胡乱华引发的惨烈动荡,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直至隋朝建立,隋文帝数次对突厥用兵,分化强攻,终于将突厥削弱。
不过,也仅仅是削弱而已!
甚至包括李渊在内,对突厥也有隐隐的畏惧。
他可以毫不犹豫的对李艺镇压,可以很强硬的向江南宣战,但面对突厥,终究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特别是自始毕可汗继承王位以后,一改启民可汗的软弱,使突厥曰益强硬。
其实,启民可汗真的软弱吗?
虽然所有人都这么认为,但在一些人眼中,启民可汗绝对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枭雄。
没错,启民可汗对隋文帝称臣,对隋炀帝称臣,并且一直以依附着的姿态,唯唯诺诺。可如果没有启民可汗的这番软弱,突厥恐怕早就被隋文帝灭族!要知道,自有隋以来,隋文帝对突厥的战争,几乎未有失利。先有高颖杨素达奚长儒这些名将,后有长孙晟于仲文,包括裴世矩等一干能臣的分化打击,使得突厥岌岌可危。
无奈之下,启民可汗俯首称臣,为突厥人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当中原大乱开始,突厥人即开始蠢蠢欲动。
历经阿史那咄吉和阿史那俟利弗两代可汗的苦心经营,至阿史那咄苾继承可汗位以来,突厥似又恢复当年的兴盛。李渊如何能够不惧?那数十万控弦之士,绝非乌合之众可比。虽然李渊也是身经百战,但面对突厥的威胁,还是有些畏惧。
此次前来长安的使者,名叫阿史那社尔,是处罗可汗,阿史那俟利弗的次子。
至于他来长安的目的,也非常清楚。
就是要协助萧隋,逼迫李渊签订议和书……对突厥而言,一个混乱的中原,远比一个统一的中原好对付。李渊早期与突厥关系密切,但随着李渊定鼎关中,特别是在消灭了刘武周,击溃窦建德,收复洛阳后,对突厥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并没有与突厥开战,可这态度,却变得曰益强硬。
这也使得阿史那咄苾在登基之初,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处罗可汗死后,阿史那咄苾是经过一番争斗,才坐上了突厥可汗的位子。这过程并不轻松,充满了血腥和杀戮。而成为可汗以后,阿史那咄苾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梳理草原上各方势力。这需要时间!可他又不愿意看着李渊就此做大。
隋文帝前车之鉴,犹历历在目,使得颉利可汗不得不小心谨慎。
而就在这时,萧太后的使者抵达草原,请求与突厥结盟。
颉利可汗喜出望外,正打瞌睡呢,就有人送上枕头。于公,萧隋的存在可以使中原保持南北分裂的状态,于突厥大有益处;于私,义成公主是隋室公主,同时也是阿史那咄苾的可敦。所以萧隋从某种程度上,也是颉利可汗的亲戚,自然师出有名。
于是乎,长安城内流言四起。
萧隋与突厥结盟的消息,很快就流传开来。
本以为,这战乱已经结束……可现在看来,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甚至有可能刚开始而已。
李渊,将何去何从?
——————————————————————————李言庆密切的关注着突厥使者的动向,同时也在头疼。
“养真,这样子下去,可是不行啊!”
长孙无忌苦笑着说道:“那尉迟家的三个小子,整曰里带着人在王府周围游荡。
昨天,又有两个家人出去采买,被人打昏过去,扒光了衣服,仍在闹市。
如今咱河南王府,已经成了长安城里的笑话……长此以往下去,于你声名不利。”
李言庆阴着脸,点头表示知道。
一个月的时间,这已经是第八次了……如今,河南王府的家臣都不敢单独出门,否则就会被人袭击。
长安县似乎也置身事外,迟迟不肯破案。其实,凶手的身份很清楚,就是尉迟恭的三个小子带着一帮子家臣寻事。李言庆派人向天策府质询,却不想李世民正好不在长安,奉旨前往玉华山,为李渊着手营建行宫……李世民不在,天策府其他人,自然不会出面阻止。王通嘛,身份不够;刘文静显然是帮着尉迟宝林等人,李靖呢,也不在长安,这天策府任由着尉迟宝林等人,在王府周围生事。
若李言庆出手,自然轻而易举可以解决。
但问题是,他堂堂一个王爷出手的话,势必会被人称作以大欺小。
毕竟,尉迟宝林等人做的很巧妙。打得全都是普通下人,但凡在王府中有品秩的,他们绝不招惹。并且没有闹出人命,长安县也奈何不得尉迟宝林这些家伙。
不过是打伤人而已,最多治个寻衅闹事之罪。
李渊入长安后,定十二律,寻衅闹事根本算不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