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游船画舫上那些个纨绔子弟,挤在桥上、岸上那些文人墨客更关注的是那凄婉优美的唱词,他们如痴如醉地跟着默唱,越发觉得含玉内外兼美,乃是世间少有的奇女子。他们钱不多,但是人多,等台上唱完,他们已经开始在心里起草诗文,准备狠吹含玉和这曲《桃花扇》一通。
这时一个小姑娘取代含玉走到台前,大大方方地向众人宣布一个消息:她们千金楼将会在花朝节演出《桃花扇》中的守楼与寄扇一段。而《桃花扇》的通行本未来将会在太平书坊发售,到时还会有含玉姑娘亲手绘制的十把桃花扇同步上架。
当然,这款桃花扇数量比较少,到时肯定是价高者得,如果只想日常使用,不必特地竞购限量款桃花扇,选择普通款诗扇、画扇也一样,都是质量上等的好扇。到花朝节那日大家把扇子亮出来,马上知道彼此是同好了!
众人本就还沉浸在含玉那曲《桃花扇》的余韵之中,听说花朝节能听到更完整的《桃花扇》,而且还有即将开售的通行本,自然期待得很。
至于扇子买不买,那当然是要买的。虽然现在还不适合用扇子,不过到花朝节那天不是能带出门了吗?到时候要是不拿把扇子,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支持含玉姑娘的?!
买,必须买!
这一番操作,把砸了不少钱想把含玉捧到第一的寇承平都给震住了。
他以为他做起生意来已经很不要脸,怎么感觉这千金楼更不要脸?他们太平书坊接下来是不是要天天给她们千金楼卖扇子了?他出店铺、出人工,只能分到一成利润?
寇承平幽幽地对徐昭明说:“兄弟,你坑我。”要是知道千金楼那边这么狗,他才不会同意那个帮卖周边条款,这不是让他辛辛苦苦给别人赚钱吗?
徐昭明说道:“说不准这些人买了扇子会顺便买点书呢?我觉得你还赚了!”他哼哼两声,有理有据地为自己辩驳,“你要不乐意,我自己弄个店铺专门帮盛姑娘她们卖这些,肯定也能赚得盆满钵满,还不用分给你!”
寇承平也只是感慨一句,倒没有真怪徐昭明坑他。他听徐昭明又提起“盛姑娘”,不由摸着下巴说道:“听你提了这么多次那位盛姑娘,我有点好奇了。那位盛姑娘长得好看吗?”
徐昭明警惕地看着他,说道:“人盛姑娘是好姑娘,你别想祸害人家。”兄弟归兄弟,徐昭明对寇承平一些做法实在无法苟同,更不想让寇承平这个整日流连花丛的家伙接触盛景意,要不然昨天他也不会让盛景意避开、亲自和寇承平谈合作了。
寇承平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
徐昭明问:“你那是什么眼神?”
寇承平说道:“没什么眼神,你小心些,别让你祖父知道了,要不然你可能只是被打断腿,那位盛姑娘说不定就要命丧黄泉了。”
徐昭明没好气地横他一眼,言之凿凿地说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跟什么,我只是不想人家一个好姑娘被你祸害了。”他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他祖父什么脾气,哪怕以前不晓得,上回他被祖父派人逮回去后也知晓了。
寇承平拍拍他的肩膀,一副“我都懂”的表情。他同情地说:“等你以后谋个差使,自己去外地当官什么的,就可以和我一样潇洒自由了。”
徐昭明听得直摇头,他一点都不想当劳什子官,四书五经他不爱读,文章诗词他写得也很一般,一想到那些弯弯绕绕的官场往来、人情世故他就脑仁疼,还不如多听几首新曲子。
寇承平知道徐昭明的性情,也不再多说。
第二日一早,寇承平所开的太平书坊就收到第一批在他们店里寄卖的折扇。
管事的叫人清点了一遍,确定数目和质量都没问题,便叫人摆到架上开始对外售卖。
作者有话要说:
小意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小意儿:趁热卖货jpg
第23章
折扇这东西,工艺不复杂,生产过程很简单,盛景意最初看了几种样品,挑了成本适合、搭配起来好看的扇骨和扇面,再在扇骨上刻些小花样,瞧着便有别于市面上粗制滥造的普通扇子。
反正人工便宜,盛景意很乐意把它做得雅致点,这样别家要仿造也得多费些心思。
那扇面,也是林老板到寺里寻些寄住的读书人照着图样仿的,分诗扇和画扇。
自古以来,寄住在寺庙里的大多是穷书生。
比如当初北朝廷的名相范仲淹便曾在寺中借宿数年、刻苦读书。
再比如唐时有位叫王播的读书人年少时曾寄住在佛寺,结果惨遭僧人嫌弃欺辱,愤然题诗而去,后来王播发迹后故地重游,那佛寺的僧人竟用碧纱笼把他的诗给围了起来,以表对他重视!
这些读书人手里没多少钱,心气又高,寻常活计是没法干的,平时也就帮人抄抄书写写家书换几个钱。
接到林老板这边的大订单,这些读书人们都颇为高兴,挑灯夜战把扇面都仿了出来,不少人对自己的仿作十分满意,对这种精巧漂亮的折扇也非常喜爱,大多和林老板商量着少拿几个钱换把扇子。
林老板也大方,直接给他们一人送了一把,喜得他们直夸林老板“巾帼不让须眉”。
这批货赶在元宵节前便备好了,林老板本来还琢磨着也没几个读书人来自己的脂粉店里逛,不知该怎么把这些又是诗又是画的扇子给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