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诏令书同文,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为小篆,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由是金文渐衰。及至汉代,民间多铸铭文于铁器之上,青铜之器,不复使用。
金文因为其特殊的承载方式,竟然不见于史。
只是如今考古界整理出来的能认出来的金文,只有两千四百多个字。
而这两千四百多个字,也不一定都正确,另外还有三千多个字,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几个字,应该是新发现的吧?快,李艾,拓下来,赶紧的,还有啊,这些应该是新发现的文字。”王一水教授兴奋地指挥众人:“把灰尘都清扫干净,将这个东西搬出去。这可是国宝啊!”
结果这些兴奋的考古人士,上来七八个强壮的大小伙子,竟然没有搬动!
“一、二、三!”喊着号子呢,结果那青铜簋,纹丝不动。
一开始是三年五个人,后来又有几个人凑过去,七八个大小伙子都没搬动分毫。
“等等,等等!”王一水教授赶紧喊停:“这么一个东西,应该不太重吧?你们这么多人都挤在这里,干什么呢?”
“不是啊,导师,这很沉的,我们搬不动啊?”
“是啊,我们这些人都搬不动。”
王一水教授看了看这巨大的青铜簋:“难道有一千多斤?不能吧?我记得滕候簋也才不到十斤而已,这个大一点吧,但是也比一九七八出土于宝鸡的那只簋小一些啊!那只据说叫”害夫簋”为西周第十代君王周厉王为祭祀先祖而铸的礼器,重量六十公斤,也就是一百二十斤了,是存世商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堪称”簋中之王”,一百多斤你们几个大小伙子竟然拿不动?”
要说一千多斤他可能还会觉得自己的学生拿不动,一百多斤而已,估计还不到一百斤,这就拿不动了?
开什么玩笑!
“真的拿不动。”
“难道这里头还有什么说法?”
“是不是直接就坐地上了,延伸到地下,跟这个台子连在一起了啊?”
不然没道理他们拿不动啊?
“你们先等等,我看看这文字。”小天师将人把拉到一边:“我看看这是……王宴之簋……赐予妃食……。”
“你认识这上面的文字?”王一水教授激动地拉着小天师的胳膊:“上面说什么?”
第134章青铜色影子
独孤浩炎“轻巧”的将王一水教授的手扒拉开,对小天师别动手动脚的好么。
不过老教授没当一回事。宇yu溪xi。
小天师还在那里皱眉道:“《周礼·地官·舍人》中有记载”凡祭祀,共簠簋”。古籍中多写作簋,而铜器自铭则常为“皀殳”。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知,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这里是有单独的一个簋,而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我记得这里的规矩应该是”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里是陪葬的妃子,用一个簋,虽然挺大的,但是也很少见。尤其是这是当时的君王用品,这么大的应该是专门打造而成,用的还是殇文,明显是陪葬用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