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雨声喧然。
秦峥看着怀里已经熟睡的人,轻轻弹指熄了烛火。
愿此后再无梦魇傍身。
楚瑜醒来的时候,秦峥已经走了。
帘外雨潺潺,他倚在窗前的榻上,手里捧着一只白玉小碗,慢条斯理的用指尖汤匙搅着里面熬煮精细的糯米粥。
听着常平的汇报,楚瑜心里有了数。秦峥不该走的这样急,往常就算是有事也总会等他醒来同他说一声才会离去,免得自己醒后寻不着他。若走的这样匆匆,只怕是前线又要打仗了。
想到这,楚瑜心里不免发紧,窗外的雨丝如帘,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常平伸手将窗子合上,阻断了楚瑜的视线,不等楚瑜表示不满,抢先道:&ldo;外头风大,您坐这儿窗边,若是淋了雨可怎么是好?&rdo;
楚瑜没法子瞧外头雨景,只得悻悻叹道:&ldo;你这张嘴,愈发厉害。&rdo;
常平垂眸笑的腼腆:&ldo;二爷宽容,别与我们几个计较,若是照顾不好二爷,回去秋月姐姐免不得要收拾我们几个。&rdo;
提到秋月,楚瑜又想起远在上京的真儿,他将手里的白玉小碗搁在一旁,从常平手里接过帕子擦了擦指尖,道:&ldo;磨墨。&rdo;
给女儿的家书,纸要用桃花笺,墨要用松烟墨,笔要用紫毫笔,家书后要附一张真儿的小像,最好还能描朵花儿上去……
字里揉了几分雨声,墨香淡淡萦绕,常平几次想提醒楚瑜不宜久坐,可瞧见自家二爷垂眸书写的认真模样,又不忍心打扰,只能在一旁候着。
楚瑜一手楚家笔体书的颇有韵味,落纸云烟,行云流水,只是临到末尾忽然笔锋一顿,一团墨顺着笔尖低落,晕了桃花笺。
常平心里咯噔一下:&ldo;二爷?&rdo;
楚瑜没有抬头,执笔的手有些颤抖,他伸手缓缓托住沉重的腰腹,深深吸了一口气,道:&ldo;常平……&rdo;
&ldo;二爷?您可是有哪里不舒服?&rdo;常平有些紧张的问道。
楚瑜缓缓抬眸,唇色有些泛白,眉眼间浮起淡淡愁绪,轻声问道:&ldo;你说……侯爷什么时候会回来呢……&rdo;
常平伸手扶着楚瑜,回道:&ldo;常平不知,可侯爷神勇,定然能很快将那戎寇收拾了。&rdo;
楚瑜揉了揉腹底,静坐了会儿才压下那阵细密绵长的痛:&ldo;将书信先收着,我先歇会儿,若是前面有战报传来记得叫醒我。&rdo;
&ldo;哎。&rdo;常平小心扶着楚瑜,看他侧身躺在榻上,似是真的倦了。他将那薄毯给楚瑜搭在腰腹上,安静退在一旁候着。
楚瑜这一觉睡的很沉,临到黄昏时,才恍惚转醒。若非是腹中紧痛,他怕是还能再睡些时候。喉中干涩,随着神思清明,身上的痛觉一寸寸越发清晰。他试着动了动手指,轻声唤道:&ldo;常平……&rdo;
常安忙挑帘进来:&ldo;二爷可算醒了,哥哥叫我在这候着,他去请太医来给二爷请脉。&rdo;
楚瑜勉强点了点头,眉心拧起,捂在腹上的手紧了紧。
常安将绣枕垫高些许,扶着楚瑜稍稍坐起身:&ldo;二爷先喝点水润润嗓子,太医马上就来。&rdo;
楚瑜喝的有些急,不小心呛着了些,忍不住一阵咳嗽。这一咳不打紧,牵着腹中愈发不安稳,一时竟痛的直不起身来,只能伏在床边抱着肚子喘息。
&ldo;常安!&rdo;常平方从外头进来就瞧见这一幕,气的一把将弟弟拽一旁去,边给楚瑜顺气边向弟弟呵斥道:&ldo;再这么毛手毛脚以后就去外院打杂去!&rdo;
常安红着眼跪下,不敢多嘴。
楚瑜缓了口气,朝常安摆了摆手,示意他先退下。
一旁太医领着俩医工上前,道:&ldo;二爷心里别慌,容我先给您诊脉。&rdo;
楚瑜点了点头,扣在腹上的手松了松。
玉脉枕搁在身侧,太医先是看了眼楚瑜脸色,但见他面色苍白,满头虚汗,唇色更是惨白,便知怕是不好。到底沉疴多年,身子太虚了,勉强养了这么久也不比常人。再探脉搏,尺脉转急,如切绳转珠,临产在即。
楚瑜熬过一阵子,勉强有了起身的力气。听着太医说诊出欲产脉,也只是点了点头。他也感觉的到就是这几天的事,只是没想到这么不巧,秦峥刚走。
&ldo;二爷脉象时有沉缓,可见还有些时候,若是腹中不痛尽量先抓紧时间用些吃食。腰上有旧疾,怕是要辛苦些,不必勉强下床,有睡意就尽管休息。&rdo;太医道。
楚瑜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听太医的勉强用了半碗粥,在常平几个伺候下稍作梳洗,又沉沉睡去。半夜痛醒两回,起来将身上被虚汗湿透的里衣换了新的,临到天亮的时候,被腰上的酸痛折腾的再也不能合眼。
太医都在一旁轮番候着,早上再诊楚瑜的脉,一个个脸色更是凝重起来。楚瑜脉中滞涩,气滞血瘀,脉道受阻,血行不流利,故显涩象。按理说也阵痛两三次了,可胎位似与昨日无二。太医放下帘子,为楚瑜检查产口,更是心忧,痛的这么几回,时有宫缩,产口却迟迟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