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漠北王庭的许多臣子,在听闻莫家主动联络时,也极力劝慰摄政王,能和便和,免了战火一起,生灵涂炭。
霍随风心知征讨申都的火候未到,倒也不能心急,于是且同意了莫家议和的提议,可是具体的细节,却还要与申都来使商讨之后,才能决定。
而议和之地,暂定莲城。据闻申都那边的特使,便是莫家大爷。
为了彰显漠北诚意,霍随风这个摄政王自然也要亲自出马。莫家在官场厮混多年,熟谙舆论控场的要义。这和谈尚未开始,民间街角巷尾就有孩童传唱南北划江而治的歌谣了。
陪着霍随风来到莲城的笑娘一下轿子,就听到有孩子高声唱咏:
&ldo;除萧祸,莫致观。
止战火,爱民廉。
莲城和,天下和。&rdo;
笑娘立着听了一阵,觉得这等子押韵到位,可不是孩童们能想出来的,也不知莫家花了几许银两雇佣水军控场。
不巧的是,若是搞舆论雇水军的话,正是金牌经济吴笑笑的本行。既然莫家这么同心,她若不陪一陪,岂不是让莫家觉得寂寞了?
想到这,笑娘挥手叫来了一命丫鬟,低低与她耳语了片刻。
就在这时,前来迎接她的齐司音也到了。
说起来,齐司音一早就来到了莲城了。原因无它,一早叫齐司音除名的世家齐家,如今又来认女了。
齐司音一开始是不想来的。在她困顿无助时,她的这个娘家如同虚无一般,从来没有向她伸出援手。
可是奈不住他亲爹一封追一封地写信。
所谓天下只有不是的儿女,何曾有人会说父母的不是?
齐司音到底是受了正统教育的闺秀,既然她父亲低头,总得一见。
恰好齐宣齐大人陪着莫致观一同前来议和,所以齐大人也早到了一步,与女儿和新出炉的女婿见一见面。
所以算起来,齐司音正好比笑娘早来了七日。
笑娘见齐司音亲自来接她,自然是亲切拉手与她说话,待入了驿馆,得空坐下,她才问:&ldo;与你父亲相见,一切可安好?&rdo;
可是齐司音却淡淡地道:&ldo;也就是那么回事,与其说是见我,倒不如是说见我夫君,话里话外,指望着孟奎能在摄政王的面前为议和美言。夫君为人向来粗直,见话不投机,当即借口要巡查驿站的守卫,好迎接王爷,便告辞离去。&rdo;
齐司音说得都是事实,可是她如此直言不讳地对笑娘说,其实也是怕父亲跟孟奎相见的事情,拖累了夫君,失了摄政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