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内战的结束到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和西欧都加速了工业化的发展。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变成了工业国。这些国家之间开始了激烈的竞争,用前所未有的规模争夺殖民地,因而导致了激烈的国际斗争。尽管如此,各国的内部却还十分宁静。但是,社会制度的变化要远远落后于工业的发展。尽管工业的发展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但是军事理论思想仍然停留在前膛枪的时代。政治家与军人,都还是以刺刀和马刀为基础来考虑问题。他们没有想到,在工业时代中,工厂已经成了军事力量的泉源。这就象农业时代中农民是战斗力的主要泉源一样。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石油变成一种新的动力,加上电学的发展,使得工业革命进入到了第二阶段。不过,这些在军事技术中所引起的激烈变化,当时却还很少有人注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虽然主要是工业性和商业性的。但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所有交战国的军队对于他们将要进行的是一种什么形式的战争,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有产生僵局以后,他们才开始求助于工业和科学,以便把自己从堑壕的泥沼中解救出来。由于遭受封锁,德国的工业能力和农业生产几乎消耗殆尽,因而战争终于结束。但是这时,那些胜利者在寻求和平的工作中,不仅没有设法根除战争的经济原因,反而完全忽视了这个问题,结果又回到了1913年的大企业路线。作为一种推论,他们的军事组织也基本上没有改变,仍是维持产生最初僵局的那种组织形式。
重新回到大企业路线以后,加速战争的震荡又重新开始出现了。当欧洲国家陷入革命旋涡之中时,美国工业化的集中发展竟是如此迅猛,以致于美国财富的一半都集中到了二百家大企业手中。财富的集中,一方面能大大增加生产力,另一方面却没能建立起人民消耗生产力的购买力,结果便造成了1920年的金融崩溃。在这个灾难中,大企业开始转换为大政府。
在俄国,这种情况早就发生过了。那时,列宁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试验,而这一试验破坏了生产,迫使他不得不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和他自己的新经济政策。在意大利,墨索里尼曾努力想在他的&ldo;社团国家&rdo;中增进人民的购买力。于是到了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希特勒在德国,同时开始解决同样的问题。罗斯福所采用的手段是实行&ldo;新政&rdo;,希特勒则是实行&ldo;新秩序&rdo;。可是,这些未来的经济救世主,都没有找到使消费与生产平衡的手段。结果,他们被迫走向了战争。正如刘易斯&iddot;芒福德指出的那样:&ldo;军队纯粹是一个消费团体……在有益的生产和有益的消费之间,它及时地把差别降低到……大量生产的成功必须依赖大量的消费,而消费得最快的,莫过于有组织的毁灭。&rdo;[作者注:《技术与文明》,第93页-94页。]
后来,在1939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当然不免会有许多人死亡,但是没有人失业;消费使生产感到紧张。但要毁灭的主张更导致了加速致命武器的发明。最杰出的发明,是把原子能作为一种新威力的能量,其次是电子控制设备的发展,从电子控制设备中又产生了&ldo;自动化&rdo;技术。采用&ldo;自动化&rdo;技术的目的,是要用机器来代替人脑。这正如瓦特的蒸汽机和戴姆勒的内燃机一样,其目的是用机器来代替人畜的体力。有了自动化和核能,工业革命也就开始进入它的第三阶段。
想而,在1945年,由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战争也随之结束了。但是,和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ldo;战国&rdo;的状况依然存在。因此,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今天的工业化战争社会是否会演变为明天的工业化和平社会呢?
二、核能对于战争的影响
把核能转变成为爆炸物,这和火药的发明形成一种对比。于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虽然火药在当时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就象今天人们反对核武器一样,但是人们并没有拒绝使用它。所以,核武器今天也会停留下来不再离开了。这种想法是合乎逻辑的,因为一种新科学程序的&ldo;技能&rdo;是不能加以取消的,但是,当我们采用它的时候,却应该有重要的保留。这就是说,在所有的战争中,除了最原始的战争以外,为要达到一个有利的目标,则对使用的毁灭工具必须加以相当的限制。例如,在封建时代,一个国王的目标就是要使他的那些粗暴的诸侯对他表示臣服。那时,原始火炮的发明被认为是具有极大价值的。因为它能击毁诸侯的堡垒,使诸侯丧失抵抗力的基础。但是,如果火炮的破坏力太大,不仅能破坏堡垒,而且还会使方圆几里之内的一切田园、牛圈以及家仆、农奴等等都同归于尽,那么,结果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那样的话,诸侯们无法表示他们对国王的臣服,将没有可供朝贡的东西,这样,也就是手段把目标吞食了。
这一原理对于所有的文明战争都是适用的,因为在力量与目标之间总有一种关系存在。力量必须充足才能达到目标,但是力量不能过度,否则就会抵消目标。这一点,在核战争中是个关键。
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其威力为二万吨梯恩梯当量。此后,人们所称的核武器,如氢弹,也试验成功了,它的威力已是二千万吨梯恩梯当量。而且,它们的威力还可以继续上升,没有止境。另外,所谓的&ldo;战术&rdo;核武器也发明出来了,它的威力可以小到一百吨梯恩梯当量。[作者注:亨利&iddot;a&iddot;基辛格《核武器与对外政策》,(1957年版),第13页。]这样就使问题更加复杂了。哪是划分大威力和小威力核武器的分界线呢?常识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答案,即是说,手段应该与目标相称。但是非常遗憾,在战争中,常识却是一个稀少的东西。一种核武器,即使是威力很小,如果一旦被使用,那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它的破坏力,而它却能很快达到&ldo;百万吨级&rdo;的标准。据估计,在一场氢弹攻击中,只要&ldo;持续大约30小时,美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将会死亡或重伤。&rdo;[作者注:弗里茨&iddot;斯顿伯格:《我们时代的军事和工业革命》,(1959年版),第6页。]所以,从政治目标是否合理的观点来看,一个全面的核战争可以说是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