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品中国文人简介 > 第150章(第1页)

第150章(第1页)

1923年的7月,鲁迅和周作人突然闹翻了,开始自己弄饭吃。次年初他搬出八道湾,住进西四条砖塔胡同。六月十一日,鲁迅回八道湾取他的东西,&ldo;比进西厢,启孟及其妻突出詈殴打。&rdo;启孟即周作人,其日本妻子名叫羽太重久。

兄弟失和,从此不见面,与这日本女人有关。细节无考。周氏兄弟共同的朋友川岛是目击证人,写过文章《弟与兄》。

鲁迅回忆往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一篇叫《风筝》,表明他对弟弟是牵挂着的。川岛也披露了兄弟失和之后的一些事。

周氏两兄弟道不同。论述已多,此不赘言。

鲁迅从北大转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并迁西三条长住,戏称工作间为&ldo;老虎尾巴&rdo;。几年间他陆续接待了大量的来访者,多为青年。&ldo;五四&rdo;运动使中国青年走到历史的前台,鲁迅是他们持久的偶像之一。《呐喊》使无数青年想要呐喊。鲁迅待客的房间小,他吸烟又多,常把玻璃窗打开,透透气。窗外有个小院子,院中有杨树,冬日盛开着几树梅花。

谈话不拘题目,往往一谈大半天。来访的青年们还留下吃饭。言语激烈碰撞时,鲁迅静静地抽烟,望望玻璃窗外的杨树或梅花。

这情形与绍兴会馆的那几年形成鲜明对照。

鲁迅四十出头了。他和小他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很融洽。争论,探讨,夹杂轻松的闲聊与开怀大笑。思想自由地绽放着。这是中国式的思想讨论班。思想的火花喷溅到社会。此间鲁迅忙于支持青年们的未名社,办《语丝》和《莽原》杂志,而他的写作瞄准了散文诗。跳跃而短促的句子,沉郁而滚烫的意象,仿佛思想自动寻找着火山口。《野草》令人联想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萧军等人回忆:《野草》震动了他们的心。

鲁迅在女师大讲厨川百村的《苦闷的象征》。这本论艺术的专着是鲁迅翻译的,它有两个思想来源:柏格森的创化论、精神绵延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艺术是苦闷的产物。苦闷源于对现存秩序的不认同,在&ldo;不&rdo;的领域矜持着,固守着。苦闷是能量的蓄积。鲁迅十几岁就开始苦闷,他追忆说:&ldo;父亲的穷下来,也是一件好事,使我想了很多事情。&rdo;他在南京苦闷,在东京、仙台苦闷,回国后依然苦闷。他把身体放到一边,让精神迎着苦闷顽强地生长。精神界之战士,这仿佛命中注定。不同时期的苦闷似乎各有名称,先前叫呐喊,此间叫彷徨。

《新青年》的编辑部散了,对鲁迅刺激很大。陈独秀去了上海,打算把这本影响甚大的杂志带入政治的可操作的层面;胡适钻进了&ldo;整理国故&rdo;的象牙之塔。

&ldo;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尚彷徨。&rdo;

这是小说集《彷徨》的题辞。

思想者前行艰难。在确认了自己的选择之前,宁愿寂寞着,彷徨着。

所谓独立思考,必然伴随着寂寞与彷徨。

在中国,寂寞、孤独几乎是思想的同义语。

鲁迅苦闷着,压抑着。

压抑好比将气球按入水,按得越深,气球弹得越高。

思想,艺术,语言,乃是压力所致。鲁迅的文字像钻石般坚硬而漂亮,乃是长期受力的一种结果。他的轻松,随意,是从不轻松、不随意的地方争来的。犹如他的幽默,有着并不幽默的广阔的背景。

按一般人的理解,二十年代中期的鲁迅已经名利双收了,却何苦还跟自己过不去?教育部官员,大学正教授,着名作家,青年偶像,他已是许多人眼中的社会精英、上层人物。然而他从未给人留下社会名流的印象,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凡事喜欢自己动手,包括砸煤劈柴这类体力活。

思想者偏爱干粗活、手工活,中外例子甚多。嵇康打铁,陶潜种田,莱布尼茨当针表匠,维特根斯坦送掉巨额遗产做了一所中学的园丁。海德格尔是木匠的儿子,自己也喜欢摆弄铁锤,搭建托特瑙山上的小木屋,而他惊动欧洲的&ldo;上手性与在手性&rdo;的杰出思想,是从铁锤的起落中悟出的。

质朴有丰富,奢华有单调。

唯有质朴的状态方能与丰富照面。

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是一名质朴者,能思想者,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贵族,反衬形形色色的暴发户。能思想者就是能感受者。能感受者就是能幸福者!

一个辛勤耕耘的老农民,其对自然、对生活感觉的丰富,当胜于几打名缰利锁之辈。后者其实挺可怜,他的最高境界,不过是动物式的欲望循环。

鲁迅毫不经意地滞留于质朴的状态,远离了惰性群体的持存状态。

奢华有单调是说:当一个人有了小汽车的时候,他再也看不见自行车的诸般好处与妙处。

鲁迅从质朴出发,展开他的丰富而强劲的思考。毋宁说,一切强劲的思考,均与质朴为邻。

思想与奢华不两立。

如果二十年代的鲁迅过上了成功人士的奢华生活,出门摆谱,回家享受,那么,&ldo;思想&rdo;就会跟他过不去。

鲁迅穿有补丁的衣衫和皮鞋到女师大上课,惹得阔小姐们掩嘴娇笑。他这叫名士风度么?从魏晋唐宋到明清、民国,不拘小节的名士、狂士的故事太多了,鲁迅是这支奇特的队伍中的一员么?女生们私下议论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