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史鼐选的这个时期特殊,勋贵这边,反而是最容易的。
因为,勋贵子弟里,能下苦功夫读书考科举的,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勋贵的出路,都在军功上。
眼见边境战事将起,不少勋贵都想法子把自家子弟往军中塞。
他们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想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让子孙挣个前程吗?
因此,一说是国库空虚,到了连前线将士的粮草都吃紧的地步,那些有子弟在军中的勋贵,都二话不说,把银子还了。
而这些有能力把子弟往军中塞的,大部分都是勋贵中的佼佼者了。他们都还了,剩下的那些混的不如意的,哪里还敢拖着?
宗室与勋贵这边,可以说是顺利的不可思议,连圣人在一旁看着,都有些目瞪口呆。
——勋贵也还罢了,宗室里可是有好几个出了名的滚刀肉。这回他们怎么会这么听话?
为此,圣人特意把史鼐召入宫中,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史鼐笑了笑,回道:“说到底,也不过是欺软怕硬罢了。他们心里明白,圣人是个仁君,不会真把他们怎么样。但臣的口碑经醇王爷一传,可不怎么好听。在趋利避害的本能趋势下,他们自然不会和臣硬碰。”
这话既捧了圣人,又顺道贬低了自己。告诉圣人,自己虽然立了功劳,但在宗室勋贵中的名声却坏了,从而打消了圣人可能有的忌惮。
——太子前鉴尤殷,史鼐一点儿都不想步其后尘。
果然,圣人听罢,笑容更真切了:“宗室和勋贵都还了,想必朝中的文官,收起来更加容易。你立下如此大功,再没有人能质疑你这年纪轻轻就坐了尚书之位了。”
史鼐沉默了片刻,说:“圣人举才,不拘一格,不止是臣之幸,更是天下之福。只是……”
圣人正被捧得舒坦呢,他却突然卡壳了,不由问道:“只是什么?”
史鼐道:“只是文官那里,怕是不会太顺利。”
圣人略一思索,也不禁沉默了。
这些文官,说爱颜面那也是真爱颜面,说不要脸那谁也比不过他们。碰见仁君,他们一个个都是硬骨头,碰见严君,他们的膝盖又比谁都弯得快。
要说真的两袖清风,为人方正的有没有?
那自然是有的。
只是,这种正身之士,太少太少了。
而很不巧,当今圣人,就是个出了名的仁君。
史鼐已经可以想象得到,他们以俸禄微薄为由,拼命哭穷的场景了。
圣人则是想到,若是逼迫文官们还债,他日史书工笔之上,他这么多年的仁君怕是就白做了。
“史卿啊,这宗室和勋贵还了债之后,也差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