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许氏也烦呐。
她不但是宁国府的主母,还是贾家一族的宗妇。在管理宁国府内务的同时,还得调节宗族各处的矛盾,处理族里的产业什么的。
总之,忙得很。
可孙氏年纪大了,身体又一日不如一日,受不得刺激。
孙氏一直坚信自己大孙子是个百年难遇的天才,许氏也不敢告诉他:其实,您那大孙子他就是个草包,倒是您小孙子还有几分天赋。要不,您还是换个孙子指望吧。
不敢对孙氏说实话,许氏就只能从厉先生这儿下功夫,让他尽量捧着、顺着贾政,别再让贾政添乱了。
厉先生是直叹气呀。
“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天分,若想有成就,就更应该严厉教导才是。这般溺爱纵容,岂不是要毁了孩子一辈子?”
隔着屏风,许氏笑了一声,说:“反正政儿还有个爵位呢,先生就别替他操心了。”
厉先生哑然。
他这才想起来,他这几个学生,都是高门勋贵之子,读书认真的,那叫上进,不认真的也是无妨。
“有夫人这句话,厉某心里便有数了。”
自那以后,贾政就再没有向孙氏告过状。
只是,厉先生虽然不是那等迂腐的君子,但做事也是极有原则的。
他总觉得多收了荣国府一份束俢,却不能好好教导人家的孩子,心里十分过意不去。
他回家之后,思来想去的,终是让他想到了一个能让自己良心稍安的法子。
——公府世子不是不需要考科举吗?但总要识得律法的吧?
而且,律法这种东西,只需要死记硬背,背下来就行了。
于是,厉先生就托人给他弄了一套《大夏律》,在家里准备了几天之后,就带到了课堂之上。
对此,贾政很是不服。
“请问先生,我等科考所需的圣贤之书还未曾读透,怎么学起这些刀笔吏所需的律法来了?”
对此,厉先生早有应对。
“公子有所不知,这《大夏律》科举虽然不考,但日后为官做宰,却是少不了要知晓的。”
然后,贾政就闭嘴了。
他觉得,以自己的学问,只要去考,就必定是会中的。
业绩是说,他日后为官做宰,已是必然。
既然日后会用得着,学一学也无妨。
只是,学了几天之后,不但贾政,就连贾赦都苦了脸。
贾政是因为上辈子没学过这个,这辈子的背诵,那就是真的要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