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林如海在太原任满三年要回京述职,王阁老的儿子王琦也正好在河北布政使的任上满了三年,此时也在京城,等着向圣人述职。
林如海当年刚刚中了探花,在翰林院任编修的时候,也曾见过这位师兄。
比起王阁老的刚直刻板,王琦师兄的性子就随和多了,时常笑眯眯的,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个实干派的狠人。
为此,王阁老没少说他不庄重。
但王琦和林如海可不一样,他可是从小就在王阁老的训斥下长大,早就有了免疫力了。
任王阁老怎么说,王琦就秉承着一个原则:积极认错,死不悔改!
王阁老每每被他气得吹胡子瞪眼,但等到下一次,还是会忍不住说他教他。
上一次王琦回京述职的时候,林如海正忙着到太原上任,两人就生生错开了。
说起来,也是多年未见了。
但林如海觉得,王琦还是和多年前一样,整个人都笑眯眯的。
甚至于,因为人到中年,王琦还有些发福,整个人看起来圆润富态,若是不知情的见了他,定要觉得他是一个和气生财的大商人,而不是一个政绩斐然的朝廷命官。
王阁老也还是多年前一样,时不时就对儿子要说教一番,王琦恭敬地应是,笑容比之往常还多了几分无奈与包容,更是将王阁老气得跳脚。
——这个儿子,真是越大越不可爱了!幸好他如今有了好徒弟,聊以慰怀。
当着王琦的面,王阁老将林如海夸得天花乱坠,对林如海在太原所做的事大加赞赏。
林如海自己都觉得脸热,不想王琦却是一脸的认真:“师弟所为,的确是利在千秋的大事。”
这更让林如海觉得不好意思,干笑着说:“我不过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王阁老“哼”了一声,很不高兴的说:“夸你你就受着,你做的事也当得起。这‘力所能及’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的?”
多少官员一开始也是抱着一腔热血踏入官场的?
可是,种种诱惑和困难让他们迷失了自己。
金钱、名声、权利、地位、美人……
一层又一层的诱惑扑面而来,大多数都被腐蚀了,忘了他们曾经的一腔雄心壮志。
王阁老道:“老夫只盼你往后也莫忘了初心才好。”
林如海正色道:“多谢老师教诲。”
三人又交流了一些官场的经验,林如海和王琦也分别说起了自己外放时遇到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