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我个人并不想开放这些档案,不过这是上头的命令,我没办法。但是请您注意:第一,您只能在这间屋子里翻阅,一片纸都不准带出去;第二,您只能自己抄录,不允许别的书吏进入这屋子;第三,您翻阅的时候,我必须在场,而且我有权警告您哪些档案是不允许触摸的。明白了吗?&rdo;
&ldo;光是那些能&lso;摸&rso;的就已经够我抄上一辈子了。&rdo;
荀诩的这个冷笑话只让薛莹的表情更加僵硬。
孙权登基已经有将近一个月,吴蜀两国并没有像一些观察家预言的那样陷入军事对抗。蜀汉承认了孙权称帝的合法性,而东吴则在其他领域对蜀汉做出了补偿‐‐两国情报资源共享就是其中的一项。表面看这是一个公平的交易,但实际上却对蜀汉十分有利,因为一直致力于西北战略的蜀汉亟需曹魏在江淮一线的情报,以便了解其整体战略部署;而对于北伐漫不经心的东吴来说,西北地区的曹魏情况没什么太大价值。
这项交易被官方描述为是两国建立军事互信体制的第一步。荀诩身为敦睦馆的情报官员,他的工作就是前往东吴秘府的资料室,对东吴历年来的情报资料进行甄选,然后将其中对蜀汉有价值的部分摘录出来送往汉中。
薛莹对这一举动十分不赞成,尤其是上个月他还败在过荀诩手里。但君命如山,他不得不从,于是只好以消极的不合作态度对待荀诩,并在心里暗骂那些高层的官僚。
两个人迈进屋子,里面摆放的资料档案数量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荀诩一想到自己必须要把这里的东西全部翻阅一遍,就开始头疼,他甚至希望薛莹多警告几卷档案不能触摸,好减少阅读的数量。
&ldo;也罢,这总比《白虎通义》之类的有意思多了。&rdo;
荀诩一边自我安慰道,一边从背囊中取出笔墨纸砚搁到案几上。他搓搓手,深吸一口气,从书架上的第一层最右侧抽出一册卷宗来,扭头看看在一旁监视的薛莹没什么反应,于是把它放到案几之上,开始翻阅。
这是一项很艰苦的差事,荀诩不仅要翻阅大量枯燥无味的报告与数据,还要动脑子考虑哪些对蜀汉有用;如果发现什么有价值的资料,还得动笔抄录。更麻烦的是薛莹只允许他一个人进入这里,没人能帮他。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东吴的书吏普遍字都写得比较好,工整好认。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荀诩天天要花上将近四个时辰在资料室,时间一长他觉得自己脊背、眼睛和手腕都开始酸疼。张观和郤正虽然很同情他,但是爱莫能助。
六月二十日,荀诩如往常一样踏进资料室内,薛莹也如往常一样靠在门口,双手抄在胸前盯着这个胆敢在东吴机密之处肆意翻阅文件的蜀汉官员。
&ldo;那今天也请您多辛苦了。&rdo;
&ldo;职责所在。&rdo;
两个人交换完每天的例行寒暄,荀诩轻车熟路地从昨天中断的地方取出一摞新档案,摊开在案子上开始看起来。大约过了一个时辰,荀诩翻动文件的手突然僵住了,他的脸色因为激动而涨红,心不由自主地砰砰跳了起来。
薛莹注意到他的这一反常表情,连忙问道:&ldo;荀主薄,您哪不舒服吗?&rdo;荀诩没有回答他,而是取出那一册中的一页递给薛莹,拼命抑制住激动问道:&ldo;这一页东西,您还记得吗?&rdo;
薛莹一愣,接过荀诩手中的麻纸。这是一份吴黄武六年‐‐也即蜀汉建兴五年,距今两年以前‐‐出使曹魏的报告,起糙者正是薛莹本人。薛莹记得当时恰好是魏文帝曹丕驾崩,他的儿子曹睿新即皇位。东吴虽然官方已经与曹魏断交,但私下里仍旧保持着一定接触。于是孙权就派了诸葛恪前往吊唁,薛莹也以书记的身份随之前往。回来以后,薛莹将所见所闻写成了一份报告,就是荀诩现在手里拿着的这一份。
&ldo;这里,您看这里。&rdo;荀诩用指头指到其中一段话。薛莹看到自己这句话是这么写的:&ldo;或闻魏于蜀中固有内间,官爵甚高,未闻其详。&rdo;
&ldo;这一段有什么问题吗?&rdo;薛莹觉得很奇怪,这句话只是夹在报告中间一段插叙罢了,怎么荀诩反应如此之大。
&ldo;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么?是从谁那里听说的?还知道些什么?&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