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没有正眼看我,好像我是他的创伤,一看我,就印证了他的某一种存在。我给他拿筷子、放碗碟,又倒了一杯啤酒,殷勤、巴结地放在他面前。他的手伸出一下,微微挡了挡,抬眼半看了我一眼,又垂下眼睛,继续翻看他的手机。大概坐有十分钟的样子,他接到一个电话,好像是他的小兄弟出了什么事,要他过去帮忙,他对电话那边说,别着急,先稳住,我马上过去。他的声音带着点霸气,冷酷、镇静,一边说着,一边随手端起啤酒,一饮而尽。喝完之后,他站起来,说有事要走。
我也站起来,说:&ldo;民中,那就再见吧,我明年再来看你们。&rdo;像一个唠叨而又无力的人那样,我又补充了一句,&ldo;你要好好的。&rdo;
他的嘴角牵起一个诡异的微笑,说:&ldo;什么好不好的,再见我,说不定就在监狱里了。&rdo;他看我时的眼神,是另一个世界的眼神。我无法进去,也无法打破。
《华商报》的记者朋友始终没有回信,估计没有什么希望。但想着既然说了,不问也不好意思。要走的前一天傍晚,我打了一个电话。记者告诉我,他去找过他们报纸新闻部门的人,对方说这事儿太普遍了,没有报道价值,没法派人出来。但是如果亲戚老乡有重大情况,他可以以私人身份帮忙协调。我说,那没关系,那些人没有我的亲属,我的亲戚已被抓过了。
在一旁的二嫂说:&ldo;电视上《都市快报》都报过好多次了,该是啥样子还是啥样子,确实没用。大哥的车被抓之后,给人家打过几次电话,人家说来,一直没来。&rdo;
放下电话,我竟也有如释重负之感。真要让我带着他们一个个去找这些&ldo;肇事的&rdo;三轮车夫,去问各自的情况,恐怕还得羁留两天。我似乎已经有些不耐了,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付可以想见的一系列麻烦。
早晨五点半。小雨淅沥。二哥和二嫂已经从住处走过来,穿着黑色的大胶鞋,披着雨披。他们推着三轮车,送我们走后,还可以去拉早晨的活儿。下雨的早晨,是他们拉活儿的好时候。我和他们一起走出&ldo;如意旅馆&rdo;,沿着有些泥泞的小路往街外走,卖早点的小铺已经开门,门口两个漆黑的巨大炉子已经升起旺旺的火,锅里面的油翻滚着,老板娘的脸在这雾气中隐约闪现。雨在檐前滴答下着,滴在同样黝黑、油腻的地面上,往堆着垃圾的街道上滚落。拐几个弯,经过二哥家,经过黑色的网罩起的街面,经过垃圾巷,走过长长的生锈的钢材街,我们和二哥、二嫂分手。二哥、二嫂跨上三轮车,他们要在华清立交桥下拐个弯,才能到另一边。在三轮车的突突声中,他们的身影有点晃动,并且模糊不清。我看着他们在拐角处消失。
我们开始了回程。上华清立交桥,走约两公里的样子,来到浐河上的一座桥。我们下了车,站在桥上,看清晨的风景。
在毫无防备的情景下,我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崭新的、洁净的、华丽的、现代的世界。桥的右边是世园会所在地,2011年5月至10月是展览期。深深浅浅、高高矮矮的园林,一个个修剪整齐的塔状树冠,以优美的弧状在广大的空间绵延。圆形的大花坛、各色的花朵、奇树、盆栽、起伏的绿色草地,它们在大地铺展开去,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干净、奢华和讲究。园林里面的路笔直、宽大,从远处眺望,雨中的大理石路面泛着凛然的光。世园会被看作是西安展示自己国际化和现代化、向国际接轨的重要契机。从此景看来,这一接轨应该是成功的。
脚下的浐河水水面宽阔,桥对面几座高楼竖立,威严、镇静。前面是灞桥新城,各式各样的楼群、立交桥、商场沿路拔起。宽大、洁净的马路,高档、现代的住宅,各种周到的配套设施,全新的商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衣服、珠宝。在清晨的细雨中,西安城,一个洁净、现代而又优美的城市。西安正以迅猛的发展摆脱由于历史而带给它的落后、凝重的面貌。
就像钝器突然击中身体的某一要害,一阵疼痛,我的某一部分记忆复苏了。一股油然而生的舒适感和熟悉感袭来。此时最想做的是回到明窗净几的家中,洗一个有充足热水的澡,舒服地躺下来,放好音乐,好好休息一番。
那散发着异味的德仁寨,怪异的围墙,并不如意的如意旅馆,漆黑的厕所,垃圾巷,钢材街,商场背后的三轮车夫们在瞬间变得恍如隔世,仿佛不曾存在过。
&ldo;城市,让生活更美好&rdo;,这一城市是奥斯曼式(注1)的,直线的、大道的、广场和主旋律的。它忽略了活生生的社会现状,忽略了那些随机的、还没能达到所谓&ldo;现代&rdo;和&ldo;文明&rdo;的存在和生活。现代的城市每推进一步,那些混沌、卑微而又充满温度的生命和生活就不得不退后一步,甚至无数步。
注1:乔治‐尤金&iddot;奥斯曼,著名都市规划专家,1859年获拿破仑三世委任为塞纳行政长官(相当于巴黎市长),重新规划建设巴黎。19世纪早期的时候,巴黎城区有大量的贫民区,&ldo;从1789到1848年,&lso;捣乱者&rso;每隔若干年就在那里竖起街垒路障,而狭窄的街巷使镇压者的大炮难以到达。所以,统治者对这些&lso;贫民窟&rso;深感头疼&rdo;。奥斯曼上台之后,由于国王的支持,他权势巨大,开始动用国家权力强制性地成片拆迁,据说他&ldo;将直尺按在城市地图上,穿过中世纪巴黎拥挤狭窄的街道画出条条直线,创造出了新的城市形式。他推翻一切挡道的东西,让路给林荫大道&rdo;。17年内,城市中43%的房屋被强制拆除,&ldo;有效地清理了贫民区&rdo;。(参考秦晖《城市化与贫民权利‐近代各国都市下层社区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