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接到报告,不由一愣:8点钟的会议现在才通知,显然是突然袭击。看来那些人没安好心啊。
会议由中央文革主持,一直开到午夜2点才结束。会上公开点了一些领导干部和科学家的名,并且叫喊科学口运动很不得力,要加温。对此,父亲毫不掩饰自己的反感,当会议主持人要他讲话时,他一言不发。最终他一句话也没讲,而且提前退出会场,以表达他的愤怒之情。
事情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在父亲殷殷盼望科学界不要出乱子时,他分管的中国科学院贴出了大字报,说:&ldo;中国科学院是黑的。&rdo;&ldo;科学工作十四条是黑线。&rdo;
这让父亲愤怒不已,他气愤地说:&ldo;我看中国科学院是红的!科学工作十四条是经过党中央批准的,是红线,怎么能说是黑线呢?&rdo;
他又说:&ldo;要批就来批我好了!&rdo;
他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听了也很生气,通过自己在中国科学院的联络员正式宣布:&ldo;科学工作十四条是红线。&rdo;这才把问题平息下去。&ldo;文革&rdo;初期,中国科学院还算是比较安静的,这与父亲和周恩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后来他们都无能为力了,中国科学院成了&ldo;文革&rdo;的重灾区。
不久,云南落雪山宇宙观测站一位科学家打电话给国防科委,告急说:&ldo;由于两派武斗,观测站已经开了枪,现在有人正在烧房子,如果局势发展下去,观测站可就要被毁了。&rdo;
&ldo;那里不是有&lso;支左&rso;的部队吗?&rdo;
&ldo;有是有,可是上面不准&lso;支左&rso;的部队动手,阻止不住啊!&rdo;
情况十分危急,国防科委立即向父亲请示。这个观测站太重要了,绝不能让其毁掉。父亲焦急万分,立即打电话给云南省军区领导人,严厉地明确指示:&ldo;部队不是&lso;支左&rso;,而是要保护好观测站。&rdo;
正是由于父亲的当机立断,这个观测站保住了,有关的科学家和国防科研项目也被保护下来。
11月30日,军委召开常委会,父亲不失时机地汇报说,现在有些科学家不断受到冲击,有的被抄家,有的被批斗,有的被隔离。这对&ldo;两弹&rdo;的研制十分不利。他建议请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接见一次有关的科学家,一方面可以鼓励他们努力搞科研,另一方面也可以向造反派表示,中央肯定科学家的贡献,不要再去无端地干扰他们。
会议同意了父亲的意见,包括林彪,他也支持父亲的想法。这次会议还做出决定:对科学家抄家,是违反党的政策的,有关部门和个人,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
虽然后来毛泽东没有出面接见科学家,但是父亲的意见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保护科学家,父亲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竭尽全力。
文化大革命初期,父亲的老部下傅崇碧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位正直、勇敢的将领帮了父亲的大忙,他理解父亲,也尊重、敬佩父亲,知道父亲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才舍身去保护科学家的。所以,他宁可自己受委屈,受责难,也要冒险去按老领导说的办。他说:&ldo;聂帅都豁出去了,我还怕什么?&rdo;
傅崇碧永远忘不了,1966年下半年到1967年上半年,父亲两次忧心如焚地找到他,叫他派兵保护那些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专家,说这些人是我们国家非常需要的,并把名单提供给他,还特别叮嘱,一定要保管好涉及国防尖端的机密材料。
傅崇碧点头答应了。很快,卫戍区对专家们的驻地加强了警卫,还派了一些便衣。江青闻知,怒不可遏地说:&ldo;他们造反,你们为什么这个也限制,那个也限制,就是开红灯不开绿灯。&rdo;
中央文革小组的人再次命令造反派去揪斗专家。父亲得到消息,马上亲自给傅崇碧打电话,下令&ldo;无论如何要保护这些人&rdo;。于是,这批曾对中国国防尖端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被请到七机部的一座僻静的楼上。傅崇碧先是派一个连在楼下警戒,感到还是有些不放心,又派了一个加强连,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在此保护,其他一些科研机构也加强了警戒。
江青很快知道了这事,她责问傅崇碧:&ldo;谁叫你保护这些&lso;臭老九&rso;的?&rdo;让你牵挂让你忧(3)连载:山高水长作者:聂力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傅崇碧将军晚年回忆说:&ldo;我也不能讲是聂帅要我加强警戒,保护他们的。我就打了周总理的旗号,也打了毛主席的旗号……毛主席给我说过,不能叫知识分子&lso;臭老九&rso;,还说:&lso;老九不能走&rso;。就是这样讲的。&rdo;
傅崇碧就这样把江青顶了回去。后来他把情况报给周总理。周总理旗帜鲜明地说:&ldo;聂老总的做法对!&rdo; 正是由于周恩来、父亲和傅崇碧等人采取了这个严密的措施,那些科学家才顺利地度过了文革初期最混乱的岁月。
没过多久,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一批与核试验有关的绝密资料,被造反派装上汽车拉走了!傅崇碧问研究人员,得知这些资料非常重要,他立即向父亲作了汇报,父亲一听,急了,他斩钉截铁地说:&ldo;要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把材料搞回来!&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