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超强的军事素养,孙太炎还是一个实力高深的进化者。
之前的平顶山一战,叛军少将葛烈被罗汉林一锤拍成焦炭,而这次津沽城血战,这两人硬是打得不分上下,罗汉林使劲浑身解数才将其击败生擒,可以想象孙太炎的实力有多强。
若是放在鹰旗军中,孙太炎至少也是白狼,罗汉林这种能够独领一军的大战将。
冷鸢给罗汉林使了个眼色,示意其赶紧去包扎,她能看出罗汉林已经累得站都站不稳了,此时完全是在硬撑。
待罗汉林退下后,冷鸢眯了眯眼,轻蔑地一笑,说“孙太炎,当年你若留在共和之辉,以你的实力和经验,我这个上将的位置说不定就是你的了,你看看你,弃明投暗,落了个什么下场?”
孙太炎仰天大笑,嘲讽道“冷鸢,你草菅人命,涂炭生灵,用许昌屠戮换取胜利,这等不忠不义之事也敢炫耀?”
冷鸢的笑容更加深邃,淡淡地说“那么今日之事,何如?”
冷鸢的用意很明显你不是骂我在许昌的手段卑劣吗?那么好,我们聊聊现在的事,津沽是你守的,我正大光明把它打了下来,你还有什么话说?
孙太炎沉默了一会,啐出了一口血沫,昂首冷笑“今日,一死而已。”
冷鸢似乎早料到孙太炎会这么说,她用小手拖着香腮,修长的玉指轻敲脸庞,微笑道“师兄,一死容易,但你若死,津沽百万民众之性命,托谁可护?”
冷鸢这句话其实就是恩威并施的招降之意,孙太炎是将宗的得意门生,是她的大师兄,自己就是这位师兄看着长大的,现在都还能回想起当年的欢声笑语。
小时候,冷鸢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第一个去找的都是孙太炎,犯了什么错误,这位师兄都会帮她扛下来,有好吃的都会分给她,有好玩的肯定带她一起,一起抓萤火虫,一起看星星,巴不得把她捧在手里宠化了。
崩坏3年,将宗叛变,两人也分道扬镳,恩断义绝,从此天各一方,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大师兄,她也不再是当年那个小师妹。
战场再遇,舍命厮杀,没什么情面好留,但冷鸢也是个人,要说对孙太炎一点感情都没有是不可能的,否则她也不会下令让罗汉林生擒孙太炎。
如果可以,冷鸢很希望能够将其招降,一来能不伤师兄妹的缘分,二来孙太炎是名猛将,有了他,共和之辉必然如虎添翼,于公于私都必须挽留。
但以孙太炎对将宗的死忠,要用常规手段招降是不可能的,冷鸢又不屑于用小时候的儿女情长去软磨硬泡,那太过幼稚了,所以,她把津沽百姓当做了筹码。
你若死,津沽百万民众之性命,托谁可护?通过这句话,冷鸢已经把选择摆在孙太炎面前了你若降,百姓无事。你若不降,这里就是第二个许昌!
孙太炎一向爱民如子,这对他来说本应是个致命点,就算不甘屈膝,也应该以自己的尊严换取百姓平安。
然而此时,孙太炎不仅没有慌张,反倒是仰天长笑,笑毕,他眯着眼,昂首说道“昔日,令堂冷鸾血洒夕城,为护天下苍生而死。现今,津沽百万民众之性命,皆在将军之手。”
此话一出,纵然言语风轻云淡,却是引得波澜大惊,连冷鸢都娇躯一震,愣在了座位上,眼神飘忽不定,哑口无言。
在这短暂的沉默中,孙太炎趁左右不备,突然挣开束缚,冲出门外,毫不犹豫地自走廊一跃而下。
士兵慌忙下楼,定睛一看,孙太炎已是摔得脑浆四溅,再无可医。
一代名将誓死不降,以死明志。
叛军的继承人死了,那个呵护冷鸢长大的大师兄也死了和萤火虫与繁星的回忆一起,埋葬在了这末日的风沙中
在听了孙太炎的死讯后,冷鸢默默地点了一根雪茄,无力地靠在椅子上,也不知过了多久,烟雾缭绕在周身,朦胧模糊,她睁开了略带血丝的眸子,眼瞳微微发颤,充满疲惫,声音也变得从未有过的沙哑“传令下去,所有入城士兵,需与津沽民众秋毫无犯,不得欺凌百姓,不得取其财物,违令者就地枪决!”
“是”
第二百七十五章光复王都
天尚未明之际,冷鸢下令为孙太炎发丧,破晓时分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候,随便吐一口气都能凝成冰,再加上晚秋初冬之潮,天上下起了一些小雪。
在这天寒地冻中,津沽城的百姓自发结成长龙,列于街道两旁,上至年迈老者,下至懵懂孩童,无不为孙将军之陨啼哭。
昔日,孙太炎爱民如子,上下一心,执法严明,硬是将津沽城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了末日荒野的一大奇观,但凡城市被贼寇袭扰,他必定亲自上阵严守城门,成为了所有百姓的保护神。
而现在,孙太炎死了,津沽城的未来会怎样?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百姓们根本无法想象,没有孙太炎的津沽要怎么继续发展下去。
最终,冷鸢将孙太炎葬在了城中花园,上植一颗树苗。
冷鸢此举不为其它,仅是因为儿时的一个承诺。
十几年前的儿时岁月,在斜阳黄昏之下,孙太炎带着冷鸢在森林中骑马,年少风发的大师兄指着一片暮云苍林,豪迈地说“我辈长大必精忠报国,若死,则葬于树下,使后人不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