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们讨论的免疫系统中il-6和tnf-α的升高可能就跟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目前认为心理刺激和压力会增加肠道的通透性,比如我们熟知的应激性腹泻,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考试前有些人会莫名其妙拉肚子。”
“这说明肠道是能感受到我们是否处于压力中的。肠道通透性增加会导致促炎因子进入血液,有一些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激活胶质细胞,引起抑郁情绪。”
“有一篇文献很好证明了这一点,我刚才发到群里了。这篇文献是将抑郁症患者的粪便移植到无菌小鼠肠道内,最后发现无菌小鼠也表现出了‘抑郁样’行为,成功建立了‘人源化抑郁小鼠模型。’”
“……”
讨论了一会,宋瑾总结,“抑郁症不仅仅是神经系统发生了改变,其他系统也有变化,比如之前提到的hpa轴内分泌系统,还有今天讨论的免疫系统,这也说明人体有一套很复杂的运行体系,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关系很紧密。”
接着她走上讲台,打开ppt,“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我们讨论了这么多,那接下来用两个实际案例来归纳总结这些机制。”
这两个案例是宋瑾昨天从庄辰给的资料里挑出来的,非常有代表性,很适合来总结这几堂课里讨论到的知识点。
果然,当宋瑾提到用案例来分析,下面的学生都很兴奋,甚至不用她提示,大家的注意力就都放在ppt上了。
随后的讨论非常热烈,有些学生甚至会通过案例里的一点小线索,联想到文献里的相关研究,对之前讨论遗漏的点进行补充。
临近下课,宋瑾站回讲台上,正声道,“经过这几次课,我们了解了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综合来说,抑郁症是外部和内部相互作用导致的。目前认为慢性、长期、低强度的应激性负面生活事件是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出现的抑郁症状不仅仅是精神方面的,还有躯体器官方面的。”
“所以抑郁症不是自己想象就能得的。相反这个病的发病很复杂,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基础医学会对这个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靶点和指导。”
临近下课,宋瑾把ppt翻到最后一页,“之后的课程我们讨论抑郁症的治疗手段。下次课重点放在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一直讨论到下课,最后大家还意犹未尽。
走出教室,宋瑾才长舒了一口气,身轻如燕,打算回实验室。
从花园小径穿行,树枝吐新芽,枝头蹿动着一些刚冒出头的花苞儿,阳光懒洋洋地撒下来,溜过树缝,斑驳地洒在草地上,小草嫩绿的尖叶反射出细细碎碎的光芒。微风拂过,杨柳轻轻舞动。
包里的手机震动,拿出手机,接通。
“喂,老大,你怎么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宋瑾在电话这头欢快地问。
“上完课了吧?今天怎么样?”
“你还惦记着这事呢?”宋瑾有些意外。
“上周你不是因为这事很沮丧吗?听你现在的语气,今天还不错?”
“嗯,今天上课效果很好。”宋瑾笑着说,停顿了一下,“我得到了高人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