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把罪名全推给郭报了。
昌源帝冷哼一声,他对儿子清楚得很,大恶是绝对没有的,但那心却是够大。
“那汉州卢家仗着你的名头强抢民女,践踏民命,难不成也是郭报做的!”他一甩奏折,狠狠打在他肩上,三皇子拿起一看,脸顿时白了,支支吾吾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昌源帝眼中划过一丝失望:“你给朕回去好好反省反省,没有朕的吩咐,不得出府!”这是撸了他在礼部的官职。
三皇子的汗随着起身滴落,低下头不敢做声,归了位。
三皇子看着可怜,昌源帝看着严厉,可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也就做做表面功夫罢了,虽说这事不是三皇子做的,但也是他驭下不严,汉州因此丧命的百姓少说都有几十,可三皇子却只是禁足而已,百姓们只能这么白白受冤了。
这就是皇权的世界,君要你死,你不得不死,君要宠你,你怎么都死不了。
“老二,汉州的事就交给你,失去亲人的百姓由你安抚,这事你若是做不好,户部你也不用去了!”
二皇子连忙领命,但心中却十分愤懑,甚至咬牙切齿。每次都是这样,每次三弟闯了祸,都要他擦屁股,然而他什么好都得不到,反而惹得一身骚。
但皇帝要他与三弟交好,为三弟做事,作为人子、臣子,他不得不听从。
可是,真是不甘心啊……明明他们都是他的儿子,不是吗?
本以为今日风波就会这么过去了,谁知有人出来参了大皇子一本,说他不重礼仪,不敬尊卑,大皇子常年在外打仗,手握兵权,这些参折只是毛毛雨,皇帝也只口头上说了他两句,就轻拿轻放了。
之后又有人参赵家大爷行事不拘,作为刑部左侍郎下手太过狠辣,往往事还没个准头就把人打的遍体鳞伤,这是屈打成招。
赵家追随五皇子,这就相当于在参五皇子了。殿内当即就有许多官员跪下有理有据地反驳,显然是知晓了今日会有这么一出,最后五皇子也出面求了情。
但饶是他们说尽了理,昌源帝也只淡淡听着,最后将赵家大爷贬为了刑部郎中,一下子从正二品降为了正五品,不可谓不狠辣。
最后,他还面无表情地警告了句:“下不为例。”
五皇子当即白了脸。
这一场朝会让许晏清即使在殿外,也大开了眼界。
他想到赵生煦从前说的赵家往事,又想到他这几月间了解的赵家,若有所思,一下朝,就主动去找了五皇子。
赵家对五皇子确实忠心耿耿,但他们的忠心是建立在五皇子最终能取得皇位,顺利登帝上,故而为了扫除障碍,一旦他们抓到什么把柄,就绝不会放手,让其他派系的官员不死也要脱层皮。
但对自己派系的官员,他们手头别提有多松,同样是犯了亲眷伤人罪,其他派系少不了一顿板子、大把银钱,甚至还要参他官位。但自己派系的别说是打了,牢狱也要蹲最好的,顿顿大鱼大肉,哪有坐牢的样子。
他们的做法太过,今日这出要不是皇帝授意,绝不会闹如此之大,皇上是在明明确确表达自己不喜的态度。
许晏清劝五皇子:“殿下,陛下的意思想必您也明白,我在翰林院多月,查看了陛下这么多年来的卷宗,陛下是个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人。若是我们对所有官员一视同仁,就算赵郎中行事多有不羁,那陛下也不会驳您这个面。问题就在于,我们行事太过偏颇,虽说朝中分多派,但归根结底,都是陛下的人,轮不到我们自作主张。”
五皇子自然是知道,但他内心不忿:“三哥纵容亲眷杀了这么多人,也就是关个禁闭而已,等过两个月就出来了,什么事都没有,而赵郎中只是做该做的事,打该打的人而已,连人命都没有闹出来……”
许晏清垂眼,等五皇子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将心中的愤懑全部说出来,他才开口:“敢问殿下,您觉得陛下是个怎样的人?”
五皇子一愣,皱眉:“为什么这么问?”
许晏清道:“陛下登基二十多载,俯瞰万物,睥睨千古,内政修明,法纪严肃,整个朝堂被他牢牢握在手中,除了大殿下十多年前就征战沙场,其余二殿下、三殿下,包括您,都是近两年才让你们进入朝堂,殿下,您有想过为什么吗?”
二皇子已经三十二岁,三皇子二十九岁,他二十五岁,差距不小,按理说应该一个个进,可是昌源帝却让他们同一年参政,这其中有什么缘由?
五皇子想着,眼眸渐渐深了。
其一,父皇已经五十五了,身体每况愈下,他从前精力充沛,一直防着年纪渐大的儿子们,现今恐怕在走下坡路了,也是该选储君的时候,故而陆续给他们派事,让他们熟悉政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朝中分派系,他一个权势大过天的皇帝却不管不顾,因为这也是他想要的。
其二,父皇心中早已有心仪对象。
明明四哥也到了年纪,可父皇却并不派事,恐怕就是觉得四哥太过温和无能,直接放弃了他。至于六弟,已经二十二岁,虽然也到了年纪,但他外家太过昌盛,加上性情执拗,不喜朝事,看起来不像是当皇帝的料子,父皇估计在观摩。
还有一点就是,让他们同时进入朝堂,大家至少是在同一个斗争,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