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的还有公路规划局的同志。
这可是全区的大事儿,连市里赵市长都安排人来了。因为路建成之后,市里甚至还可以通过这条路前往省城。
多了一条路,也就多了一个运输渠道,这绝对是利于当地发展的好事儿。
苏青玉虽然已经对着地图研究过很多次路线了,但是因为有省城加入,很多工作就更方便了,比如原本不好征的土地,这会儿就好了。这样一来,路线又可以缩减。
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会儿只需要五十分钟了。
虽然只是缩短十分钟,但是这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看着新规划的路线,苏青玉满脸笑容,“这路怎么修,当然是听你们的了。我们只负责砸锅卖铁出钱。”
这话听规划局的同志牙疼。
第369章
花岗区已经动工修一条通往省城的公路的事儿很快就传开了。
这事儿还上了省城报纸。
省里的意思是,通过这个来鼓励其他地区自力更生,自己寻找发展的道路。
做好了,上面也是有奖励的。
这路对于花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以前大家都不出门,对于路好不好都无所谓。现在几个镇都在搞建设,老百姓们见识也越发的多了起来,知道这路修好之后,以后对这边的发展有多大的帮助。
而且省里支持修路就更不一样了,这说明省里也相信他们会致富,会过上好日子。说明省里也觉得花岗是个好地方,不再是以前那穷窝窝了。
这给正在忙于建设中的花岗人民带来了一股斗志和希望。
建设这种事儿一旦做起来速度也是很快的。花岗区可以说一天一个样儿。
每天大家都忙的热火朝天的。
对于这种变化感触最大的就是当地的老百姓了。
渐渐的发现来花岗的人越来越多了,生意越来越好做了。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因为建设发展需求,苏青玉也和江书记,还有几个副区长一起合计,把四个镇的干部也进行了调整。
花岗这边,王镇长成了镇书记,何穷因为大棚菜的成绩,成为了镇长。
苏青玉把之前张家村的张青树给提上来当了负责农业的副镇长了。
何穷高高兴兴的来给苏青玉这个区长汇报工作。
他还不满三十的年纪,能够当上镇长,除了他自己的能力之外,他觉得也要感谢自己这位老领导。
这就是带着他走上这条宽广大道的伯乐。
特别是他叔也透露出消息来了,今年换届,赵市长要升上去了,因为云城农业上做出来的成绩,何副市长有望上来。
所以苏青玉对于老何家而言,也算是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