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并不安静,万相宜也无意偷听,电话里的人在急切地叙述,接电话的人却没有留神听。
透过玻璃窗,他目送那伙人四散离去,才对电话做出回应。
女孩说:“本来一直没人出面,他们拉起横幅,在横幅底下盘腿坐着,拿出保温杯喝水。把手术室的门都挡了。”
这位说:“你现在在哪呢?”
女孩说:“我跟着他们呢。”
“……”这位下意识看向窗外。
电话里又说:“后来来了一些保安,又来了一个院方的人,把带头的人领走了。我跟着他们上了7楼,我现在就在他们办公室门口。师兄,你要不要来?”
这位说:“你回家吧。”
女孩兴致受到了打击:“现在吗?他们还没谈完……家属还没出来呢。”
这位道:“不是什么家属。”
“啊?”
这位再次习惯性看向窗外——万相宜的丈夫,终于拦截到一辆出租车,已经拉开车门,正焦急地看向麦当劳,准备拨电话。
这位对电话说:“你——”他停下来,扭头看向万相宜,想把窗外人的信号传递给她。
万相宜不解其意,却不得不唤回精神,看向这位陌生人。
他保持通话:“你——你别再跟了,没结果。”
万相宜心中疑惑,目光却移不开——她看到一张脸,介于男人和男孩之间:万事万物皆新鲜,既无挂碍又无波澜。
他说:“你别再跟了,没结果。”语气里有七分的公事公办,还有三分是师长教诲。
直至万相宜电话响起,她才低头看——再看向窗外,丈夫站在一辆出租车边,正扶着车门,握着电话。
此时,对面的人已经坐正,电话也在收尾:“对,不用了……具体的明天上班再说……听我的吧,稿子不用写了……好,注意安全。”
※※※※※※※
万相宜不是什么金枝玉叶。她出生于三线城市普通家庭,父母没有高官厚禄,供她和弟弟读书都很勉强。
在她记忆里,父母的感情称不上好,爸爸爱明面上指手画脚,妈妈就背地里碎嘴叨唠,高考前的一年半载,许是顾忌万相宜学业,又或许他二人吵疲了,倒不怎么绊嘴,除非必要的沟通,连日常闲话也少了。
好在万相宜争气,平时模考成绩平平,高考却超常发挥,被一所颇有些名气的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暑假,身为长女的万相宜才初次体会到生身父母的些许宠溺。
那年夏天,她爸特地去了那家经营服装、鞋帽、五金、床品、劳保用品的市场,在修表换电池兼售卖的摊位,给她挑了一块手表,送她作升学礼物,多年后,那块方形手表金属链褪色,款式也早已过时,万相宜却一直留着。
万相宜记得,高考放榜后,她妈在家里仍旧话少,在楼下话却多起来。突然不用附和别人,也不用低眉顺眼,提起万相宜的高考分数,她总是叉着腰,用腹腔发声,声音直往上顶,生怕别人听不到:“我们家那个,平时真的不显,年初家长会,老师提了一堆人名,根本没提她。我回家还跟她爸说,咱孩子没别的优点,就是省心。当时我记得壮壮妈——是不是啊壮壮妈!”
那个壮壮妈本想低调溜过,不想被万相宜妈妈逮个正着,只好咬着牙根凑过来,听万相宜妈妈继续演讲:“壮壮妈当时还说,你以为老师不点你名是好事吗?老师点名的,有两类学生。一类是成绩好的,有望冲击清华、北大,起码是名校一本的,还有一类,是班级里拖后腿的,让家长帮着管教管教。那些点不到名的,肯定是不上不下、推又推不动的,不起带头作用,也干扰不到别人,这类孩子就是自生自灭的。”
楼下聚了一堆妇人,把万相宜妈围在中间。“原话我记不清了,大致是这个意思,对不对啊,壮壮他妈?”
壮壮妈只是讪讪的。
两家是邻居,那家孩子比万相宜小一届,开学高三,俩孩子原本成绩都不出众。现在万相宜咸鱼翻身,壮壮妈就更心虚了。
人家闺女打了一场翻身仗,分数摆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攥着。自家儿子第一步还没迈出去,高三一年枪林弹雨,像万相宜一般逆袭的可能性能有多大呢?
“也,也不一定。你家相宜肯用功……”
有刚凑过来的,不了解基本情况,就问万相宜妈:“你家闺女考了多少分啊?”
她妈压根不屑于重复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道送分题,她早已讲过多次,只笑而不语,自然有人替她回答,个个语气充满艳羡。
家里的气氛也稍有缓解。
弟弟比她小四岁,开学读初三,正是叛逆年纪,一向沉默的爸爸拿捏着轻重,偶尔说几句:“得学你姐,先考上你姐的高中。”
妈妈对儿子向来是“拇指教育”,容不下半点微辞,因为楼下邻居讨论万相宜时说过:“毕竟是老大,要是老二,你的福气可就更大了!”言外之意当妈的又怎能不懂,这话像一堆漂浮物,堵在万相宜她妈的泄洪口,让她的快意流淌得不那么舒畅。
所以,爸爸对儿子试探性的教育,妈妈也没有出言阻拦。
所谓人逢喜事,那个暑假,向来深居简出的万相宜被同学叫出去几次。
也是在那个暑假,万相宜认识了马明,后来成了她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