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既然亲口答应皇长子常洛出阁就学,便再无口实可以推托。但是负责此事的太监,深知皇上并不乐意为皇长子办出阁礼,于是开出一张令人瞠目结舌的账单,总计不下十万两银子。万历抓住这一把柄,传谕内阁,借口皇长子出阁礼所需费用浩大,&ldo;出讲少俟二三年,册立一并举行,庶可省费。&rdo;显然又是在刁难和要挟。事情又拖了一年,万历在群臣再度施展的压力下,不得不宣布: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初四日,皇长子出阁讲学,但以尚未册立为皇太子,侍卫、仪仗一切仪注,从简从略。尽管如此,皇长子朱常洛总算是向太子的目标又迈出了艰难的一步。此时他已十三岁了。
当然,万历对群臣的屈服,带着万分的不情愿和异常的愤怒,在他的心灵上从此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越发痛楚。而&ldo;国本之争&rdo;所带来的恶果,也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出来了。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朱常洛被勉强立为太子,储位始定,其间竟经历了十五年之久的磨难。后人评论说:&ldo;自古父子之间未有受命若斯之难也!&rdo;
常洛立为太子,常洵已去洛阳封地。爱子远离膝下,宠妃泪洒衣襟,万历怀着难言的悲恸和无比的仇恨,面对他的群臣,也面对他的帝国,他要进行报复。这个报复的方式是独特的。早在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他三十二岁时,就开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付臣僚、开脱自己过错甚至罪责的办法。
自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二月掀起&ldo;国本之争&rdo;以来,万历先是以&ldo;皇子婴弱&rdo;为由,后来又以&ldo;群臣聒激&rdo;为借口,兼施高压和敷衍之计,久拖不立。后来,当万历知道再没有借口做为理由来拖延时,便绞尽脑汁,终于在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一月,捏出一个&ldo;三王并封&rdo;的&ldo;待嫡&rdo;之计。
所谓&ldo;三王并封&rdo;,就是将皇长子常洛、皇三子常洵、皇五子常浩同时封王,将太子之位暂时空缺下来。所谓&ldo;待嫡&rdo;,就是待正宫皇后(孝端王皇后)生育嫡嗣之后,再册封为皇太子。如果数年之后皇后还没有生育,再&ldo;无嫡立长。&rdo;显然,这是万历一番苦心孤诣之后想出的对策,借口&ldo;立嫡不立庶。&rdo;皇长子常洛是庶出,不宜册立为太子,只好虚位以待。
万历自以为聪明的&ldo;三王并封&rdo;之策,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外廷大臣原本在等候册封之旨,不料等来了&ldo;三王并封&rdo;,不但大失所望,而且感到有遭受戏弄之辱。在他们看来,这是国本攸关的大事,怎能如此对待?于是,廷臣们又掀起了较前更为激烈的反对声浪。
群臣反对&ldo;三王并封&rdo;和&ldo;待嫡&rdo;之说的奏章接二连三,总数不下百本。归纳起来,都是围绕以下三点:其一是所谓&ldo;待嫡&rdo;之说,自祖宗以来,从无此例。其二是&ldo;三王并封&rdo;缺空太子位,是&ldo;有板无本。&rdo;其三是责怪万历言而无信。如王如坚等人抓住万历在十四年(1586年)一月,十八年(1590年)一月和十九年(1591年)八月,三次所下的册立谕旨都没有兑现的事实,大肆攻击说:&ldo;陛下尚不能自坚,今日犹豫之旨,群臣将何取信耶?!&rdo;朱维京也上疏说:&ldo;悖前旨而更新令,人主大信之何谓?天下后世以皇上为何主耶?!&rdo;万历览奏之后大怒,王如坚、朱维京皆被谪戍边。上疏的其余人革职为民。
万历想出了这个&ldo;三王并封&rdo;的主意,原是要颇孚众望的王锡爵代他受过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一月,大学士王锡爵省亲归朝,继任内阁首辅。当他得知申时行、许国和王家屏等人,为了国本之争都已先后离职的时候,思想沉重,感慨万分。他曾密疏万历皇帝,想以赤诚之心劝说皇帝早下决心,尽快举行册立典礼。一则是国本社稷的需要,二则也是想从此平息天下舆论。他的用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对万历的&ldo;三王并封&rdo;的&ldo;待嫡&rdo;之旨,却大有牴牾。当王锡爵看了皇上的手谕后,大出意料,顿时惶恐不安了。一方面,他感到嫡子尚未出生而要&ldo;待嫡&rdo;,庶子已经二十岁却又不册立,实在难以奉命;另一方面,申时行、王家屏都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为了不失去皇上信任,只有附合帝意方为上策。一向刚直敢言的王锡爵,这时显得畏首畏尾,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抉择,卷入了难以自拔的是非漩涡。
万历把责任推给了王锡爵,群臣不知就里,认为&ldo;三王并封&rdo;的&ldo;待嫡&rdo;之说,是出自王锡爵之谋,因此王锡爵立即遭到了群臣的围攻。在众门生的再三规劝下,王锡爵幡然悔悟,毅然决定破釜沉舟,迫使皇帝收回&ldo;三王并封&rdo;的决定。万历经过两天的思索,又在群臣冒死苦诤下,终于宣布收回&ldo;三王并封&rdo;的成命。&ldo;三王并封&rdo;之议出笼不过十天,终于寿终正寝。
放弃并封王旨以后,王锡爵在九个月中就先后十一次上疏争请册立和预教。其中在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十一月十九日的章奏中,特别尖锐地指出了郑贵妃阻挠册立的罪行。这一奏章,把万历搞得既被动又气恼。万历亲笔写了一道手谕,明显为郑贵妃袒护,并替郑贵妃开脱。由此引来的皇帝不快,各种复杂的人事纷争,以及言官们的接连弹劾,终于导致王锡爵的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