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知道,刘源和校长的脾气一样,只要下定决心,谁都更改不了,三个连长虽然心疼士兵,但是也没有办法。
关麟征身上挂满了其他士兵的水壶,还有长枪,不停的骂骂咧咧的,但是士兵却没有任何反感,反而对自己的连长非常感激。
杜聿明和宋惜濂也没有闲着,不停的给自己的手下打气。
就在一营拼了老命往前赶的时候,另外两只队伍正赶向淡水,陈炯明的反应虽然迟缓,但是到了今天也明白了蒋介石的布局,知道这样下去,东莞丢了不叫事,自己的士兵在东莞一定损失不少,所以命令部队向淡水靠拢。
而自从得到了陈炯明的命令,他的手下就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拼了命的网淡水奔去。
至于他们能不能冲出阻击,刘源能否成功完成任务,咱们下章接着说。
第十七章樟木头阻击战上
樟木头阻击战
这一周貌似只有一个新秀推荐,但是徐可依然会保持更新,每天最少四千字,求同志们收藏。
有的时候人的意志真的很强大,教导团一营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樟木头。
如果不是有一条铁路从小镇穿过的话,小镇估计会永远的与世隔绝,刘源用手打量了一下,这个地方很封闭啊,群山环绕,就像太极二分之一里杨露禅他老婆住的那个偏僻的小镇。
当众人到达樟木头的时候,仅有的几个守军竟然闻风而逃,让关麟征无比郁闷。对于那些如同丧家之犬的,刘源也没有心思去管他,因为整个一营都太疲惫了,到现在刘源都感觉自己的脚底下像是灌了铅一样重,让人一步都走不动。
几个营长还知道找个地方去坐着,那些普通士兵就直接坐在地上,有的干脆就趴在地上喘粗气。
&ldo;都起来,赶紧构筑工事,不然一会要是敌人来了,就没有时间了,到时候可就麻烦了。&rdo;宋希濂此刻非常疲惫,但是不得不操扯众人起来
&ldo;给我起来。找揍是不是。&rdo;关麟征没有宋希濂那么好脾气,直接对着地上的士兵一顿痛骂。
&ldo;辅国是不是让士兵们休息一下,我看大家是真的不行了。&rdo;杜聿明推了推刘源的肩膀问道。
刘源拿出地图看了看,最后摇了摇头说道,&ldo;不行,按照陈炯明手下的行军速度,到达樟木头也就这两天了。&rdo;
&ldo;是。&rdo;杜聿明也知道事情的紧急, 马上组织人去修建工事。工事依托火车站而建,一个个沙袋摞在一起,能有半人高,人能够轻松的将胸口以下的身体隐藏在里面。沙袋后面还有壕沟,当敌人如果冲过第一道防线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的话,身体就会成为壕沟里隐藏的士兵的靶子。而壕沟作为第二道防线,是非常安全的,是要陈炯明的手下不越过壕沟,就根本无法看到壕沟里的士兵。
广州的二月,天气还很冷,为了早早的修好工事,刘源脱下外套,露出洁白的衬衫,拿着从老乡那里借来的铁铲努力抛着土,汗水挥洒而下。李二牛看到刘源辛苦的样子,心里非常不忍,几次要抢过刘源的铁铲,都被刘源拒绝了。
&ldo;一边去,想干活有的是,不要和我抢,兄弟们看着呢?我怎么能不卖力呢?&rdo;
&ldo;那为什么把关麟征派到山上去歇着,那家伙力气多大,就适合干这种累活。&rdo;李二牛非常不满的说道。
&ldo;你懂个屁,你以为就凭我们这几百人能守住车站,对面可是有几千人啊,用不了几个冲锋就可能把我们冲垮,所以我留下关麟征他们在山上,就是为了在背后给他们一刀,虽然不知道能刺多痛,但是起码能给他们心里留下阴影,让他们不敢把所有的力量用在攻击上,而且如果运气好中点彩头什么的,那我们就爽上天了。&rdo;反正也没事,刘源不介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身边的人说一说。
&ldo;懂了吧,这就是营长的菊花战术。很强很暴力哟。&rdo;杜聿明提着水壶,扔给刘源,手里也拿着一壶,咚咚喝了几口,扔给周围的弟兄。
&ldo;一边去,这么优秀的战术,让你说的如此不堪。&rdo;刘源把水壶扔给李二牛,继续干起来。
&ldo;辅国,有个事我的跟你说。&rdo;杜聿明走到刘源旁边,小声说道,&ldo;刚才火车站有个自称公会主席的家伙找我,说他愿意给我们提供帮助,这事我不能做决定,所以就急忙来找你了。&rdo;
&ldo;什么不能决定的,你直接让他过来帮忙不就可以了吗?&rdo;刘源非常不解的看着杜聿明。
&ldo;可是哦感觉那个公会主席是共餐党,这样做会不会让上面猜忌。&rdo;杜聿明小心翼翼,看看周围没有什么人,才对刘源说道。
刘源这才知道杜聿明在想什么,他知道杜聿明倒不是对共餐党有意见,而是他这个人本来就非常谨慎,这种事情由不得他不慎重。
刘源拍了拍杜聿明的肩膀说道,&ldo;咱们国民党和共餐党就好比两个兄弟,兄弟之间本来就该齐心协力,尤其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忍痛挨饿的时候,更该有劲一块使,不能因为兄弟个子小,就看不起他,你说是不是。&rdo;
&ldo;辅国,你知道我不是邓文仪那种混蛋,你说的我都懂,但是我现在什么都不是,我还没有能力承担上面的压力,而且你也知道我和雨东出来不容易,不能一事无成,所以我得小心 ,希望你能理解我。&rdo;杜聿明开诚布公的额刘源解释,他知道以后这事情还很多,与其此次躲避,还不如和刘源一次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