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致拙听见这话,抬起头来,感觉无话可说,只能讪讪地笑几声,心道,在古代当神童的滋味儿可太他妈绝了,只要有一个人这样夸,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这么跟着说,我现在可是骑虎难下了。
章致安听见大人这么讲话,眨巴了下眼,敬佩地开口:“哥哥你好厉害呀。”章致拙面对小迷弟的可爱眼神,摸了摸他的头,露出慈祥又鬼畜的神色,道:“嗯,放心吧弟弟,日后会让你知道我的厉害的。”
此时兴致勃勃的安哥儿并不知道在未来等待他的会是一副怎样悲惨的场景。
当夜,章则河一家婉拒了章则淮请他们住下的请求,急匆匆赶着驴车就回了村。安哥儿抱着他的行囊,跟着章致拙来到他的屋子。
前几日,家里来信说安哥儿会来,章则淮已去木匠铺子另打了一张床。沈氏正在铺被褥,边对章致拙说:“安哥儿同你睡一个屋,等几日后安哥儿开始上学,写字的桌子便不够大了,娘想着再去打一张桌子、几个箱子,也好放放书。”
章致拙帮安哥儿一起将行李放好,一边点头应了声好。
作者有话要说: 诗句为唐-崔曙参加省试时所作。
《分门古今类事》:“崔曙作《明堂火珠》诗云:‘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时称佳句。未几,曙卒。无子,惟一女,名星星。星,盖其谶也。”后人常用曙后孤星代表孤女。
第11章模拟考
夜晚,来到新环境的安哥儿有些睡不着觉,就着月华,看向另一边的拙哥儿。章致拙正点着烛火,进行最后一次的复习检查。
“哥哥,读书好玩吗?”安哥儿感觉不太安,有些瑟缩地钻进被子,轻声说道:“我可以学好吗?我怕我笨读书读不好。”
章致拙走到床边,给他掖了掖被角,俯下身摸了摸小孩儿软软的毛发,安慰道:“不怕,哥哥会教你的。”
之后的事实证明,章致安确实是他教出的最好的学生之一。
又忙活了一阵,章致拙也吹灭了蜡烛,上床睡了,夜色如水,美梦似真。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两年后,正值春节,京城大概是大昭年味儿最浓的地方了吧。家家挂起桃符,一年的辛劳似乎都在新年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散去。
大年三十,铺子只开了半日,向晚章家一家四口正忙着包饺子,普普通通的猪肉菘菜陷。半月前,章则河来了一趟城里,又送了许多菜蔬米粮并过年四礼,顺道接安哥儿回牛膝村过年。
灶上热气蒸腾,等着新包好的饺子上锅蒸。章则淮往灶里又塞了一根柴火,红彤彤的灶眼里,火焰汹涌跳动,照得人脸暖呼呼,再在一旁放上几枚朝廷大力推广的地薯土豆,由热气烘熟。
拙哥儿和琳姐儿在新年穿得喜气洋洋,全身上下一身红色,尤其是琳姐儿,头上扎了两个花苞头,戴着拙哥儿摘下的腊梅,好不可爱。
章致拙已十岁了,琳姐儿也十二了,这么大岁数的小孩儿一年一个样儿,拙哥儿褪去稚气,人也显得稳重了些;琳姐儿是女孩,青春期到了更是抽了芽,比拙哥儿高出整整一个头。
章致拙小心翼翼捏好一个六褶的饺子,放在盘里。沈氏见状,笑道:“咱们家包饺子都包的四褶,偏你要包六个褶儿。”
章致拙一怔,随口回道:“六六大顺嘛。”实际上上辈子他家就包的六褶儿,若不是沈氏细心发现,他还没注意。前世留给他的记忆已经很淡了,似乎他就是在京城土生土长的一个小商贩的儿子。
乱七八糟想了一通,章致拙便把这些抛之脑后了,往事不可追,还是专心包好自己手中的这枚饺子比较重要。
沈氏已利索的包完两个饺子,看章致拙笨手笨脚地还在裹馅,又道:“六六大顺是个好兆头,今年拙哥儿便要下场考县试了,讨个好彩头。”
没错,自打五岁那年启蒙,章致拙已读了整整五年的书了,夫子终于松口肯让他下场一试。主要还是忧心章致拙仅靠资质,不肯用功,若是年纪太小,一个考不过,容易被吓着,日后再考便难了。
孟秀才的拳拳爱才之心倒没白费,章致拙也理解,头一回参加科举考试他也发怵,准备充分些更妥当。他的年纪也确实还小,一般而言,能在十四岁前便考中童生的都能被称为神童。
章致拙如此好面子的人,更是打算十四岁前定要考中,否则风言风语便会多了。谁让先前他的神童之名如此盛,十四岁还没考中童生的神童那还是神童吗?
章致拙在心里这样想着,手上也不耽搁,包完了最后几张饺子皮。捡出一些当晚便吃了,剩下的塞进砵里直接放在后院的青石板上即可,或者裹上些雪,冰天雪地的,也不会坏。
章致拙直接咬了一大口,饺子里渗出的汁水鲜美滚烫,连忙伸出舌头大口呼呼。自家包的饺子用料货真价实,早上刚从王屠户那儿剁的新鲜猪肉,和着大伯拿来的菘菜,猪油那么一炒,香啊。
章则淮在桌上摆好菜式,倒了九盅黄酒,一一摆好筷子,又念了经,烧了黄纸,跪地磕头祭了祖宗,一家人才热热闹闹开始吃年夜饭。
窗外爆竹声不绝于耳,时而掺着小孩儿的尖叫声,大人们的笑声。有大户人家购了昂贵的烟火,在黝黑的空中炸开绚丽耀眼的火花,引得地上的人歆羡地抬起头久久张望,兴奋地用手点,这朵好看,还是那朵炸的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