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连连溃败,无力支撑,只能打出了“求和”的名号,暂时休战,并且派了一位使者前去会见西秦世子。
而这位倒霉的使者,刚巧是一位熟人,正是之前的那位尚书右仆射钟汉朗。
其实燕皇此举,也有些故意为之,之前曾经问过钟汉朗,西秦世子是否有谋逆之心。
他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惶恐的不得了,拖泥带水的样子让人心生厌烦,这次干脆就送他去前线,将功补过。
虽然钟汉朗的官衔高,但是其为人本分老实,不善于阿谀奉承,之前又不曾参与齐王、楚王和秦王的争储之战,不曾投靠任何一方便没有靠山。
所以,这种倒霉的事情落到了他的头上时,没有人为他说话。
再者,钟汉朗之前去南越当使臣时曾经见过檀逸之,也算是有过一面之缘,索性就以此为由,下旨意派他前去求和。
皇命不可违,圣旨已经宣读,当然不可能再收回成命,钟汉朗怀揣着“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心思赶赴前方的战场。
檀逸之已经到达青州,选择在距离城外三十里外的地方安营扎寨,暂时休养生息,一顶顶帐篷搭建起来,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
钟汉朗到了青州之后,青州的太守、刺史、州牧几乎是从一早就在等着相迎,立刻将他从另一边的城门接了进来。
西秦的的人马来势汹汹,粮多马肥,之前朝廷派去的十几万援兵都被击溃了,可想而知其凶悍的战斗力。
单单一个青州又怎么能抵挡的了接二连三的进攻,当地官员一个个早就担心的不得了,于是立刻派人把钟汉朗送去西秦的营帐当中,希望能好好和谈。
若是双方能谈得拢,或是能继续休战下去,是最好的结果,皆大欢喜。
若是这次谈崩了,他们可就要收拾行囊准备跑路了,谁也不希望将全家老小的性命搭在这里。甚至于,有的人已经在心里打起了“开城投降”的主意。
那位西秦世子见到大燕使者的反应如何,直接决定着许多人的命运。
钟汉朗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大燕江山社稷的安危都在自己一人身上,忐忑之余还有些荣光加身的感觉。
他想学那三寸不烂之舌的苏秦和张仪,能成功游说,富贵留名,可是他知道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不济,在失败之后,也要学那牧羊的苏武,矢志不改,持节不屈,才不辜负了自己的名声。
打定主意,钟汉朗走到西秦的帷帐前,大步的迈进去。
他虽不知情前路如何,却是视死如归,倒也不辜负了恩师周祈往日的教导。
从阵前的入口到帷帐外站着一排的守卫,身影高大,全都穿着一身黑甲,分成两队,前方的一队人持枪,后方的一对人配剑,是前攻后守之势。
钟汉朗见自己一步步走近,但是一众士兵的目光不改,笔直的望向前方,不曾将眼神分给自己一星半点,毫无偷懒懈怠之色。
单单只这一点,便胜过大燕的兵将了。
看得出西秦世子治理严谨,果然是不负虚名,怪不得大燕的一众兵马接连招架不住,败得那么惨。
在一众黑甲里,雪亮亮的一杆杆长枪枪尖发出锃亮的耀眼光芒,带着腾腾的杀气,兵阵罗列,钟汉朗从他们中间走过倍感压力。
在众多黑色的铠甲中,钟汉朗穿着大燕朝服的样子格外显眼,像是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异类。
杨长史站在阵前的入口处,等着迎接这位来自大燕的使者。
交战不斩来使,不过多数会选择给个下马威,不至于专门派人迎接,起码西秦做的是仁至义尽了。
杨硕陪着世子在金陵待了这么多年,对于所有六品以上的官员的情况和底细一清二楚,所以由他来出任最是恰当。
果不其然,能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钟汉朗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心中的恐惧被驱散了不少。
称呼了一声,“杨长史。”
杨长史微微一笑,然后客气两句,他知道此时两人的敌我阵营不同,所以并不曾多言。
然后负责引路,带着钟汉朗进入最中央的帷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