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朝阳老实回答:&ldo;不是。是原来的屋主留下的。&rdo;
沈博的眼中有什么东西闪了一下,再问:&ldo;屋主留下的东西多吗?&rdo;
孟朝阳:&ldo;这房子里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屋主的,我们添置的物品不多,相当于背包入住。&rdo;
说完,孟朝阳发现沈博的脸上本就不多的血色全没了,眉目之间的神情堪称痛苦。不等心里刚有些八卦猜测冒头,当事人已经恢复高冷本色,颇有些沧桑地解释:&ldo;我和顾筠庭夫妻是老相识,以前常常来这里做客,很有一些……美好回忆。实在没想到他们会把房子出租,回想起过去,物是人非啊。&rdo;
&ldo;哦。&rdo;孟朝阳感觉他提起顾筠庭似乎有点不愉快,忍不住要替她说话:&ldo;顾姐他们一家常年在国外,这房子空着没人气反倒旧得快,她是想让房子多些人气才租给我们的。租的时候说好要我们要帮忙维护的。&rdo;
沈博了然地反问:&ldo;你和顾筠庭关系很好?&rdo;
孟朝阳:&ldo;她帮过我很多,我把她当姐姐。&rdo;
沈博:&ldo;你见过顾家姐夫吗?&rdo;
孟朝阳:&ldo;没见过。听说陈先生身体不好,不怎么回国。&rdo;
沈博沉默了几分钟,才说:&ldo;这房子不是顾筠庭的,是他的。&rdo;又指了指那些&ldo;非魏&rdo;作品问孟朝阳:&ldo;画的如何?&rdo;
孟朝阳天天看这些画,评语早藏在心胸里,此时脱口就答:&ldo;我猜作者画这些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很多热烈的情绪想要表达,可因为情绪太多反而不知用何种方式更恰当,干脆模糊线条突出色彩。&rdo;
沈博赞同:&ldo;你看得很准。&rdo;
孟朝阳继续说:&ldo;其实这位作者,可能是陈先生,他的风格和魏行风蛮相似的,只不过他的表达过于狂放,有些地方不如魏行风精致。&rdo;
&ldo;魏行风的画又过于精致了。&rdo;沈博开始毫不留情地批评:&ldo;他很聪明,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来营造美,问题任何艺术品仅有美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他的有些作品有这种力量,有些却没有。比如这几幅,精致不精致?相当精致,可是软绵绵的,多看几眼就会腻烦。&rdo;
他批评的画,恰巧都是魏行风画的不太用心的作品。虽然不用心,但在孟朝阳眼里依然是美好动人的,要不然也不会把它们挂出来了。
孟迷弟承认,他对画的鉴赏水平仅停留在比门外汉精通一点,远算谈上专业的艺术鉴赏。因为对魏行风的偏爱,他简直是用心在看、在理解,所以常能说到点子上,这多少有些算瞎猫碰上死耗子。而沈博说的话,他理论上是听过的,但具体落到画上会是什么样子,他真不太清楚。更不要说沈博身上那传说中的&ldo;国际视野&rdo;的光环了。
他被沈博震慑得一句废话不敢有,抓紧机会就坡下驴地提出拜师请求:&ldo;要不您收他为徒吧,好好调教他,也可以把您的成就延续下去,嘿嘿。&rdo;
闻言,沈博的目光扫过来,停在他身上不动了。
这还是孟朝阳第一次和沈博近距离对视,对方的视线有种剔骨扒筋的锐利,让孟二傻子不由自己地想哆嗦。可是不能呀,在沈博这种冷傲的人面前,平时软弱点儿、谄媚点儿没关系,但关键时刻千万不能露怯,一露怯,事情就会黄!这是孟朝阳跟魏行风混久之后,学到的一点处人为事之道。
于是,他竭力控制住面部肌肉,露出一个堪称诚恳的笑容。
沈博鼻翼旁的两条严厉的法令纹缓和了一些。收回目光,他挑了挑眉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ldo;我怎么觉得你给我下了个套。&rdo;安抚似的按了按孟朝阳的肩头,他说:&ldo;你们的诚意我看到了,可惜,我不收徒。&rdo;
&ldo;……&rdo;
&ldo;这是我的规矩。&rdo;
当头的这盆冷水把孟朝阳浇了个透心凉。他怔怔地望着沈博,说不出话来,只有一双眼还不肯放弃,滴溜溜转来转去,是无声的恳求。
沈博看他失望得几乎要哭出来,有点心软,额外补充了一句:&ldo;有新作品可以拿给我看一看。&rdo;
孟朝阳低下头,蚊子似的说:&ldo;谢谢。&rdo;
沈博便干脆地付账走人。出门时,他回头看了一眼,见孟朝阳仍然垂首低头站在原处。
这青年替魏行风拜师拜得那么上心,他心里是有些感动的,但他素来没有耐心,又习惯了独来独往,教徒弟这种事光想想都累赘,还是算了。何况他同意给年轻人提一些意见,已经是感动的最大底线了。
晚上,孟朝阳把拜师失败的事告诉魏行风。说不失望是假的,但也在预料之中,所以魏行风失望得有限,还反过来安慰垂头丧气的孟助手:&ldo;沈博出了名的&lso;独&rso;,他肯给我一些指点已经非常难得了。&rdo;
孟朝阳:&ldo;指点跟徒弟怎么能一样呢?&rdo;
魏行风:&ldo;你不用把这事儿放心上,沈博如果是好说话的人,徒弟恐怕都出名了,也轮不到我给人家看画了。&rdo;
孟朝阳执拗地说:&ldo;就是因为他这师门难进,含金量才高,你想他一直不肯收徒弟,突然你成了他的弟子,别人会怎么想?绝对认为你有特别的才华才能入他的眼,这就是镶金边的名片呀!&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