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有了小令狐与景监的前车之鉴,越女反倒是低头垂首,不做言语起来。见此姿态,无敌只能加强攻势道:&ldo;若朕所料不差,少姑并非游侠,乃是游走于列国的刺客。
想必少姑现在所思之事,便是等朕询问究竟何人主使,而后便可以墨口一污,再行自了全忠义,可是如此?&rdo;
越女惊闻如此
分析,自是惊愕,不由抬起头来与无敌四目相交,无言以对。确实,她现在果真就是等着被人问,然后咬出刺杀之事乃是秦国的老太师甘龙所指使,甘龙次子甘成实际操作,又联络了由余、楚、西乞三家,这样势必会引起秦王的震怒,以便达到扰乱秦国朝政的目的。
当初越女刺杀无敌之时,照首领的交代,能够一击刺杀便是最好,若是不能将无敌杀死,也要想办法将其刺伤,受刑之后再爆出指使之事。实际上,从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刺客首领对越女的刺杀行动根本就没抱着可能成功的希望,最终的目的就是将越女送入无敌手中,让无敌从她口中探知所谓的幕后黑手,以达到栽赃嫁祸的目的。若是一个男刺客受不住肉刑将此事供出,其可信程度远不如一个女子,毕竟战国时代的拷问刑罚都是很黄很暴力的,更何况对付一个女子还有很多绝招。
无敌的这个析则是建立在幕后黑手的主要目的是扰乱秦国朝政而非对他个人进行毁灭的基础上实际上即便证实了那名从甘府后门走出的老者持有甘成的挂玉,他也不太相信老甘龙或是甘成真有这个胆子买凶杀他。(101du)
见越女惊愕以对,无敌是对自己的揣测肯定了几分,也知道此时想要再从越女口中问出点东西难度不会太大无敌却是有别的想法想知道这个刺客组织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有没有可能会对秦国的争霸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他计划徐徐图之。
随,无敌便命人将这女刺客好生看管,便与二哥等人继续处理公务。哪知道第二日一早敌尚未起身,巡城都尉便报上了甘龙次子甘成被人发现倒毙路旁人一刀刺穿胸背而亡,根据现场勘探的结果分析,竟看起来貌似一桩谋财害命的普通案件。
这个消息传来。自然让无敌是惊愕。原先他认为老甘龙一家绝无可能去勾连刺客。只是刺客想要扰乱秦国政坛这才搞出种种迹象吸引自己视线可现在看来事情很有可能并非如此。
一便入宫朝政地二哥嬴渠梁也是急急来见。乘着早朝之前地空挡与无敌商议此事。
&ldo;二哥今日一早便急着赶来不是听到了风声。来跟三弟抢这美食?&rdo;秦王宫地书房内嬴渠梁正捧着一个带馅地大面饼子就着一大海碗羊汤大嚼。吃相竟是比无敌还要粗俗得无敌直乐。三两口将面饼吞下肚后。嬴渠梁抹须笑道:&ldo;这饼味道不错。不知是哪位弟妹地手艺?&rdo;
正说着。无敌地老妻白荷用托盘正好送了两个刚刚烤好地烧饼出来。听着嬴渠梁夸奖。忙道:&ldo;可不当二伯地夸。这无敌烧饼地制法也是夫君教晓。&rdo;
&ldo;这饼叫做无敌烧饼?&rdo;嬴渠梁听着新奇。目光却是死顶着盘中地烧饼。自然不知无敌又抄袭了一把。无敌当即取过一个。递到二哥手中笑道:&ldo;二哥喜欢吃。101du。回头便叫白荷去二哥府中教授。让二哥想时便能吃上。这饼偶尔吃吃还好。吃多也就厌了……&rdo;
用了早饭。待白荷将食器收拾妥当。嬴渠梁这才言归正传道:&ldo;甘成之死。三弟怎么看?&rdo;
嬴渠梁本负有监国之责,眼下又是咸阳驻军的统帅,巡城都尉(咸阳公安局长)发现甘成伏尸道边,自然要进行通报。
无敌却是看向二哥道:&ldo;二哥倒是说说,甘氏有没有理由买凶刺杀三弟?&rdo;
嬴渠梁皱眉一想,直言答道:&ldo;三弟,若真要说理由,甘氏自然没有。不过三弟或许不知,前些日子三弟出征越国,二哥听闻这咸阳城中的各家老世族串联甚密,可奇怪的是,由余、楚、西乞三家却从不上门与甘氏往来,只有几个族中青年时常与甘成混在一起。二哥以为,若单单是甘氏,自然没有理由,若是加上由余、楚、西乞三家,这个可能却就大了。&rdo;
无敌听来也是点头,秦
以孟、西、白、楚、由余、子车六家为大,眼下孟车三家已然是死心塌地的登上了无敌的战车,再无二心。而楚、由余、西乞三家以为各种原因,正在逐渐的被排挤出秦国的权利核心阶层之外,有些异心倒也正常。
先说楚,楚氏并非老秦部族,而是楚国现任王室的别支,早在数百年前以为宫廷斗争失败,不得不迁徙到秦国以避开得胜者的迫害。先祖虽是南方楚人,但其久居秦地、自然秦化,也是上马能打仗,下地能耕作的老族人,只不过当年嬴渠梁理政时,楚氏族的招子不亮跟在孟西白的身后去向嬴渠梁逼宫,被无敌当街斩杀,从此结下了血海深仇。况且楚氏的封地又是熊耳山至武关一带,既少与国中各族联络,也没在土地改制中遭受损失闹起事端,便也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线。
至于由余氏,先祖由余,一作繇余,罕之第三十七世孙。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的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无余;为无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是春秋时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后来,由余奉命出使秦国。他见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国,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投入秦国,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为秦穆公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一举攻伐锦诸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