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说不上好或者坏,只能说在学校里在公司里呆久了,久而久之就会学会并运用老师或者上司教导的这一套,并且很自然的把这一套带到了身在古代的晋江文学城。
秦门一开始召集众人在下一站停留总结在安城的得失,其实本意是想要算算自己亏了多少钱的。
毕竟安城一行一开始并不在众人的计划之中,在小五原本的计划里,安城这个经济不发达、人口也少、本身还多灾多难的地方就是他们晋江文学城一行人的补给站,住一天,把该补给的物资补给了就拍拍屁股走人。
谁曾想安城居然暴动了!
一打听里面还有个前朝小世子!
圣人平时有好事不想着他们,遇到困难了第一时间联系他们上前线!
接下来的安城计划里,不论是建分社也好,办联欢会也好,搞舆论攻势排话剧也好,考虑到安城百姓手里没啥钱,以及其中夹杂的政治因素,秦门都是直接大手一挥不收钱免费看的,也就是说,打从定下安城计划开始,秦门就没想过在安城能赚钱——
能不把老本都赔进去就算不错了!
他连向商人借高利贷的利息都打听好了,做好了回都城的时候吃糠咽菜、倒欠一屁股债的准备。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个注定会亏本、只打算在圣人面前卖个乖的买卖,最后居然赚了?!
“……先生刚才说多少?”
秦门隐约中听到账房先生报给了他一个数字,觉得自己刚才一瞬间耳朵可能有点问题,忍不住又问了一遍。
账房先生面带喜色又说了遍数字。
这下秦门真的听清了,听得他愣住了。
……怎么安城赚的钱比他们在晋江那会儿赚的都多?
而且不是还留了一部分给安城的晋江文学城分社当本钱吗?怎么还有那么多?!
是之前的账房把钱算少了?
还是他们这一回在安城真的赚多了?
秦门觉得不应该是前者。
因为深知管钱的算钱的最容易昧钱,而他自己虽然在现代听过一耳朵现代的那种记账方法,知道什么叫借贷知道什么叫会计分录,但那些全然不足以让秦门自己个儿苏个新式记账法出来,所以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他唯有用笨办法,通过不断更换账房重新算账来解决。
比如这一次出行,秦门就总共换了四次的账房。
都城到越山这一段路,秦门用的是一个账房,然后这个账房留在了越山分社;
从越山到晋江,他用的又是另一个从都城带来的要回晋江老家的账房;
等从晋江到安城,秦门换的新的账房是在晋江直接招的,这个账房如今留在了安城的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