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兄说的是,某日夜苦读可不是为了写个故事博人一笑的,某是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大丈夫岂会被这等蝇头小利所扰?”排名第三的那位学子也笑着附和道。
排名如此前列的人都这样说着,其他学子当然都跟着点头称是,都说就算最后真的被选中了也要拒绝掉,一群人甚至开始探讨如果被选中,他们要写一篇如何如何的赋去拒绝,一人一句话,其中不断有叫好声传出,场面一度和谐……
唯独几个本打算要留在晋江当编辑和记者的学子们脸色有些不好看,心中充满着对前排那群人的不满。
什么意思?
这是在说他们这群如果被选中了没拒绝的就是在给父母蒙羞么?
是在说他们心中只有钱财没有家国天下吗?
他们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就要这么一大顶帽子扣在他们的头上?
这样一来……他们还如何有脸留在这晋江文学城?!
几个学子气得不行,双手紧握成拳想要上前和那群拿着晋江文学城说笑的同窗理论一番,而就在他们打算上前之时,却听会场之上,锣声响起——
三声锣响之后,会场之上的学子们就看到了他们的上首出现了一个人。
几个原本还气愤的学子定睛一看:
“啊!是秦关之先生!”
“秦先生!”
“关之先生!”
“……”
秦关之白衣飘飘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他站得如同一棵松树般笔直挺立,面上带着亲切的笑容,看得人顿生好感,不住地赞叹:
“不愧是能在圣人面前一一介平民身份进谏之人,秦先生果真风姿不俗。”
秦关之当初靠说书巧妙谏言圣人的正面事迹经过《齐天周报》的“炒作”,已经达到了都城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了,一心读着圣贤书的文人最向往就是这种臣子进谏君王纳谏的事情,对于这位原本看不上的说书人也因为此事认为他是“读书人之楷模”……
虽然讲道理人家秦关之也称不上是个读书人,更不要说这群学子刚才还在黑“楷模”开的店铺_(:3」∠)_
风姿不俗的秦关之站在那里,他伸出右手向下压了压,立刻让原本还吵闹的人群都安静了下来。他环视一圈,才在所有人耐心的等待下开了口:
“诸位,面试即将开始,但在面试开始前,吾有一言要对诸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