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本的大多是落第书生,有些写得生动有趣,有些却是读之味同嚼蜡,明苏看得烦不胜烦,却是收获全无。寻找僧道也无眉目。
她自年初便开始找寻有能耐的道士以备来日之用了。
可有能耐的道士,却是极难寻获,半年了,一丝眉目都无。
这日夜里,她正在府中休息,突然宫中来了人,是名相貌平常,不起眼的小宦官,明苏曾在仁明殿见过他。
他急匆匆地赶来,跟在玄过身后,走进小书房里,明苏一见他的神色便知必是有大事发生。
那内侍一入门便跪下行礼,明苏放下手中的公文,站起了身,不必她发问,那内侍便立即道:“殿下快入宫,陛下在康平殿中骤然晕厥,太医们束手无策……”
明苏神色剧变,不等他说完,问道:“康平殿中眼下是谁看着?”
“是皇后娘娘,娘娘先到一步,掌控住了境况,随即贤妃娘娘与德妃娘娘也到了。
娘娘的意思是殿下当速入宫,以尽孝心,但不必比二位皇子到得早。
毕竟禁军是在陛下手中牢牢掌着的,晚到一刻有利无害。”
明苏一听便明白了,若是皇帝无事,她晚到一刻,也好显得她势弱,削减皇帝的疑心。
而若皇帝不好,突然来了个山陵崩,那最要紧的便是禁军与京中防卫,至于皇帝身前,自有皇后看着,出不了事。
几乎是转瞬之间,她便分析清了其中的厉害,与那宦官道了一句:“多谢娘娘传话。”
眼下再寻人来排布已来不及了,三皇子五皇子处必然各有举措。
她未必输给他们两个,可最难的便在于若是皇帝无事,眼下动作越大的,之后便越遭忌惮。
明苏在殿中来回踱了一圈,心道,不对,皇后就在陛下榻前,亲眼所见,知晓境况,太医束手无策,有时未必是情况危急,兴许是不好开口。
何况若是危急关头,以她们这些时日的默契来看,皇后便不会说入宫尽孝,而会说入宫主持大局。
明苏脑筋转得快,想明白了,便立即懂了皇后命人传话要她做的是什么。
她将玄过招到身前,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玄过一愣,旋即点了下头,道:“小的明白,殿下安心。”
明苏自是放心,见时候差不多了,命人备马,做出情急之状,往康平殿去。
她到时,面色焦急地径直闯入寝殿,三皇子五皇子都在了,见她进来,又看了一眼她的脸色,各自松了口气。
关键时候,消息传得快是极要紧的,譬如今日,陛下若真有不好,谁先到,谁便占得先机了。
且消息灵通与否还能瞧出在宫中势力如何,信国弱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