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女商大清药丸TXT > 第734章(第1页)

第734章(第1页)

勉勉强强筛出来八个。林玉婵要了名单,请保良局帮她们动员收拾,约定日期来接人。

眼看天色将黑,林玉婵回到上环的“利源旅店”。

上环地区华人聚居,街道破旧不堪,完全没有中环一带那种洋楼林立、汽灯整齐的繁华盛景,甚至和广州贫民区不相上下。密密麻麻的低矮砖房里不时传来鸡鸭叫声,水沟里臭气熏天,赤脚的男女苦力就行走在这些泥泞的窄巷里。

但林玉婵也不愿去住一晚上十五港圆的“香港大酒店”——尽管岁入万两,她还是简朴如常,某些方面甚至显得有点抠门。没办法,历史的铁拳悬在头顶,多少钱都买不到彻底的安全感。

和香港大多数华人商铺一样,利源旅店门面不大,向外伸着醒目的招牌,角落里有个不起眼的三角形标志。里面传来搓麻聚赌的声音。

林玉婵双手拇指食指交叉合拢,围出个三角形手势。门口小厮掀开帘,带她绕过那地下赌场,曲曲折折走了两分钟,进入一间大屋。

墙上红旗高挂,墙角一排翠绿的富贵竹盆景,煤气灯的亮光里坐着几个人,猛一看皆是三教九流的粗鲁之徒。只有其中一个青年人英气出众。他穿一身挺括的月白色夏衫,举手投足间显得游刃有余。他低声说着什么,嘴角倔强地微微向下抿,柔和的眉眼中似有千锤百炼的光。

听到脚步声,他未抬眼,唇角已翘起来。

“大地主回来啦。”

林玉婵故作懊丧:“一块地没买。没钱了。”

苏敏官拍拍凳子。她大大方方坐他身边。掌心一凉,被塞了一碗香草冰淇淋,雪白的冰沙上插着一个小木勺。

同席几个人笑起来。哗啦啦,一个浓妆艳抹的老太太晃着满头首饰大笑。口脂明晃晃,舌头红彤彤,像刚吃了三斤红心火龙果。

“雪厂的冰都是美国运抵,等闲唔售与华人。我好容易搞到两块招待贵客,你又不吃,吓我们心慌慌,以为怠慢——谁料是留着给别人呢?”

老太太打趣完,重重拍了拍苏敏官后背。手劲真不小。苏敏官身子跟着一震,微微一笑,受了这份热情。

老太太又招呼林玉婵:“坐!唔好怕丑,我们红旗帮不懂什么是规矩,来了就是客。你看上我们哪个小伙子,晚上让他陪!”

旁边陪坐的一群青春痘后生哈哈大笑。

苏敏官轻轻咳嗽一声。后生们笑容收敛,满脸写着“不敢动”。

林玉婵笑着朝老太太行礼:“还要多谢凤嫂一路照顾。”

--------------------

第254章

香港“红旗帮”,在大清闭关锁国时期,曾是南中国海上数一数二的海盗势力。乾隆嘉庆年间,海盗头子郑一拥有船只千艘,党羽万人,掳疍家娼女为压寨夫人,后者人称“郑一嫂”。又掳一年轻渔民张保仔为养子,乘着挂红旗的海盗船,横行雷州半岛及珠江流域。

郑一意外身亡后,压寨夫人改嫁给便宜儿子。张保仔和他的继母郑一嫂成为新的雌雄大盗。他们击沉了无数中外商船,掠取财富不可胜计。

后来清廷和洋人联合围剿,红旗帮不得已接受招安,并入广州水师。偌大红旗帮销声匿迹,成为传说。

但是它并没有真正消失。英军到来之前,香港的原名“红坎山”,以及诸多地名如赤柱、红磡、赤蜡角、红香炉……都染着红旗帮的颜色。

以及更少人知的是,红旗帮的红,乃是“洪门”之谐音。随着内地反清活动被日益镇压,香港成了反贼收容所,红旗帮和洪门长房“青莲堂”合流,始终扎根在中国南端这圈崎岖的海岸线上。

而在普通民众和港英政府眼里,这个传承悠久的秘密组织分支有个更世俗的名字:三合会(triad)。

如今的青莲堂首,人称“凤嫂”,自认是郑一嫂传人,所以作风上也故意很放纵,故意逗这远道而来的二房老弟。

苏敏官不跟凤嫂一般见识,站起来长长一揖。

“春魁等十余兄弟,往后就拜托你们。日后常通气……”

凤嫂:“好说!我们正缺一艘往返大屿山的快船,你今日雪中送炭,要我再收一百个都冇问题啊!——话说,内地抓洪兵抓得这么厉害,你们干脆整个洪顺堂宏化堂都搬来好了,英国佬虽然也不好对付,但我们有律师啊!”

苏敏官客气地笑笑:“再议。”

内地确实不好混了。“长毛”早就成了吓唬小孩的传说,捻军也被灭了干净。清廷欲裁撤湘军淮军,却发现军队里居然混了不少会党余孽,联合起来闹事争饷。这种皇帝眼皮底下造反的勾当怎么能忍,于是格外严苛搜捕。

义兴船行虽然藏身上海租界,但船总是要开入大清海界的。几年里,那些前科累累的成员们先后暴露,譬如在太平天国当过将领的洪春魁,在被几百清军屁股后头追了三天之后,黯然决定遁出内地,到香港先避一避。

于是这一趟,苏敏官亲自带队,带来十几个难民,请红旗帮收留庇护。

当然也不让人家白帮忙。附送窄帆快船一艘,供凤嫂带人跟英国海军打游击。

近年来,京杭运河淤塞,朝廷南北货物调运改为海路。这可肥了沪上运输业,重启之后的义兴船行抓住机会,接到几个漕运的单子,业绩突飞猛进,送一艘帆船小意思。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