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女商大清药丸 > 第839章(第1页)

第839章(第1页)

林玉婵蛊惑他:“想不想坐飞机去上海呀?”

苏敏官继续喝奶茶,一不小心,纸吸管咬坏了,心不在焉地丢掉。

也不知飞机的原理是什么样。肉身凡胎如何能吃得消。

他从来不怕尝试新事物。西洋轮船第一个买,不怕那怪物把他吞了。

可是……要他飞上天,把命运交给一架腾空的铁笼子——关键还不是自己驾驶,窜上跳下全都是别人说了算。这有点超出他的接受能力。

但他也不好意思说不敢,于是顾左右而言他,说广州还没熟悉呢,不急着出远门。

林玉婵笑出眼泪,抱着他亲了又亲。他肯定不会想到,那个旧时代的苏敏官,头一次看到飞机升空时的兴奋劲儿。一把年纪了非要自己上天,驾着冯如的双翼飞机围着旧金山海湾绕了一圈,下来的时候腿都软了,一头栽进她怀里……

轻微的花香气袭来。栅栏围墙后面一座小花园,荷花开得正盛,白色花瓣尖上一抹红,娇媚而显眼。漫天荷叶卷着水波,送来一阵阵清甜的风。

苏敏官忽然一怔,扭头看那一池荷花。

“这是岭南戏剧博物馆。”林玉婵介绍,“里面有个大戏台,还有花园。不过肯定比不上你小时候看过的……”

她说着说着,看到他眼中一瞬间的恍惚神色,突然心头巨震,跑到博物馆售票处,找到介绍展牌。

岭南戏剧博物馆,原本是岭南名园苏家花园的一部分。清朝嘉庆年间,苏氏富商在此购地百亩,开祠建宅,建成岭南第一名园。咸丰年间,苏氏后人破产获罪,该园充公后被分拆出售,民国后遗迹多不存。唯有清代岭南风格三层大戏台一座,连同周边花园,是不可多得的实体文物,如今辟为博物馆,旨在弘扬粤剧文化……

林玉婵屏住呼吸,好像有一根针戳破薄膜,打通了古今,心中充满了奇异之感。

她猛地回头。苏敏官眼中克制着惊讶,冷淡地笑道:“是我家。怎么还要收门票呢?”

--------------------

第296章

林玉婵过去从未听苏敏官提起过这个地方。想来她遇到他的时候,这园子早就被肢解殆尽,拆料变卖,不复往日风光。况且以他的性子,也不会对此处念念不忘。

她轻轻摇他手臂,小声征求意见:“买几张票呀?”

这里是私人博物馆,正价票四十块一个人。她以前嫌贵,从没去过。

不过这次肯定不能再错过。他若不愿,就算了。

苏敏官极轻微地冷笑一下,揽过她肩膀。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去瞧瞧那戏台子保存得怎么样。”

她抿嘴一笑,告诉售票处:“一张学生,一张成人。”

六十块巨款,可得玩够本。

-----------------

按苏敏官所说,这博物馆的占地,只是当初苏家花园很小的一部分。但林玉婵放眼一望,只见碧水环流,花木扶疏,竟然一眼看不到头。

戏台临水,水中遍植荷花,楼台桥亭含蓄蕴藉,一砖一石无不精美。荔枝树掩映着有江南风韵的假山山石,淡粉色的白薇遮天蔽日,嫣红的琴叶樱点缀着青石墙壁。园里回廊曲径的洞壁中,依稀可见无数名家石刻。

正是炎热季节,荷花池里雾气蒸腾。池塘上方迷朦清丽,蜻蜓蝴蝶翻飞,宛若海市蜃楼。

林玉婵轻声叹。就算没有博物馆,仅仅是欣赏花园,这票价也真是很值。

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也能看出当年苏家那盛客如云、富贵逼人的状态——不仅富贵,更有银钱买不来的雅致。相比之下,她去过的富丽堂皇的齐府花园,简直被衬成了乡村土豪别墅。

如今是闹中取静的闹市景点,而在百余年前,此处四周多是农田流水,在绣楼上一眼能望到沙面岛,一排村野风光,却又大隐于市,当真是风水宝地。

她忍不住问:“你以前住在哪间屋?这里还有吗?”

苏敏官微笑不言,和她扣着十指,慢慢带她穿过四面相连的回廊。目光低垂流淌,仿佛在捡拾散落在青砖地上的旧岁时光。

“家里养着个顶尖的戏班子,逢年过节会在这里开台。有时候来了贵客,皇商、洋商等人,也会连着唱一整天。”他眼望那戏楼,低声说,“那是我最喜欢的日子,因为可以放一天假,不用读书。大人点的戏,咿咿呀呀很冗长,我不是很能听懂,于是就趁乱溜去花园。那时候广东人务实,院子里不植奇花异草,都是荔枝、芭蕉、黄皮、柑橘、蜜柚、龙眼……不论什么季节都结着各种果子。平时家里不让多吃生果,怕寒凉,我便在那里吃到醉,睡在墙边那个小花龛旁边。第二天照例一顿打。但想起那一肚子生果,又很开心。”

林玉婵拉他坐在石凳上,包里翻出驱蚊花露水,仔细给他抹在手臂和小腿,又给自己涂。两人顿时都带上了同款冰莲香味。

她笑道:“你偷果的时候,肯定忘记熏蚊子吧?”

“可不是,”苏敏官叹口气,“第二天身上已经被蚊子叮肿了,又痛又痒,挨打的时候简直要死人。”

她心疼,问:“经常挨打?”

“也没有。”苏敏官微笑,“我很机灵的,又不是每次都被抓。”

他指着另一个方向回廊尽头的围墙,告诉她:“老爷一心想让我读书考功名,没有特意培养我做买卖。我读书无聊时便藏去那面墙。墙外原是漱珠涌,常有人沿桥叫卖河鲜,紫蟹红虾白鳝都有。我靠在墙根,听他们一文一文的还价,那是我最早接触的生意人。冬至时候,漱珠桥旁有人卖鱼生,即捞、即放血、即切片。我隔墙跟他们讲价,讲好佐料,用绳子拴着装铜板的布袋丢过墙。不一刻,就有人将鱼生包好,混着蒜片、姜丝、葱白、香茅草,乱七八糟丢回来……啧,比饭桌上摆好盘的‘菊花脍’妙得多,也不知为什么……唉,我连那切鱼的人都没见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