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读史有学问五代十国 > 第86章(第1页)

第86章(第1页)

经过袁崇焕和孙承宗几年的苦心经营,明朝的边防力量大大增强,明军开始主动出击,陆续收复了一些失地,并把防线向北推进了几百里。面对已经取得的战果和宏伟计划的逐渐实现,袁崇焕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袁崇焕也因功连连升官,先升为兵备副使,再升为右参政,主帅孙承宗也对他青睐有加。

前线虽逐渐稳固下来,但朝廷却日渐腐败下去,魏忠贤的专横跋扈引起了正直朝臣尤其是东林党人的义愤,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魏忠贤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杀害了杨涟等六人,史称&ldo;前六君子&rdo;,并把抗清立有大功的熊廷弼也一并处死。在镇压了这些反对派以后,魏忠贤的气焰更为嚣张,自称&ldo;九千岁&rdo;,肆意勒索贿赂。孙承宗对魏忠贤不买账,魏忠贤就派了一个叫高第的亲信去代替孙承宗做辽东主帅。

高第只会吹牛拍马,绝无所长,他到任后,胆小如鼠,不敢驻守宁远城,胡说宁远战不可战,守又不可守,命令立即撤退。作为广东人,袁崇焕有一股&ldo;蛮劲&rdo;,他坚决不服从,认为军事上有进无退,宁远一撤,全线即刻崩溃。高第虽是袁崇焕的上级,但因他胆小,况且也是文官出身,对袁崇焕无可奈何,只好下令把锦州及其他几个防守据点的兵马撤到了山海关。这样一来,宁远城就好像旷野里的一株枯树,完全暴露在寒风之中了。

努尔哈赤等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十三万,号称二十万,进山海关

攻宁远城。那位魏忠贤派来的高经略坐在长城跺口上,以隔岸观火的悠闲心态,幸灾乐祸地等着宁远城的覆灭和袁崇焕的败亡。

然而,只有孤城一座和守兵一万的袁崇焕,并无丝毫的怯惧之意,而是坚定地率兵抵抗,于是,著名的宁远大战开始了。

二月,努尔哈赤的八旗精兵长驱直入,一路拿下了锦州、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诸堡,兵势浩不见边,刀枪剑戟如林,十九日到达宁远城下,努尔哈赤派人劝降道:&ldo;我以三十万人来攻,此城破之必矣!&rdo;袁崇焕回答说:&ldo;义当死守,岂有降理!且称来兵三十万,予亦岂少之哉?&rdo;努尔哈赤先派兵绕过宁远城,切断了宁远城和山海关的联络,以防明军增援。其实努尔哈赤多此一举,他不派兵,高第也决不会来援。但袁崇焕并不畏惧,他派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分兵把守四门,把城外居民迁入城内,坚壁清野,组织民夫、居民、商人送水送饭,并刺血作书、激励将士,还把远在山西的妻子儿女接入城中,以示与宁远城共存亡。在宁远城内军民总动员、严阵以待的情况下,满清军队开始发动进攻了。

满清军队极其骁勇善战,后来同李自成在一片石大战时,喊一声&ldo;辫子兵来了&rdo;,久经沙场的农民军竟然就哗地溃退了,而且一退不可收拾。在攻打宁远城时,也十分凶猛。满清军队用铁甲兵攻城,这些人身穿两层铁甲,不畏矢石,竖起梯子,奋勇上攀。再用铁皮车作掩护,挖掘城墙,城墙竟被挖出了许多缺口。

袁崇焕的军队也十分勇敢善战,他们在城上安装了十一门西洋进口的红夷大炮,每一炮都给敌人以深重的打击,对近处的爬城军士,则从跺口上伸出许多长长的木柜子,柜子里装着士兵,士兵居高临下,用石头和箭矢打击敌人,再扔出浸有油脂和硫磺的被絮等物燃烧敌人的战具,就这样,满清军队的猛烈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退了。

袁崇焕是文人出身,在一般情况下他扮成一员儒将,如诸葛亮一般,乘轿指挥战斗。他最大的特点是镇静,即使敌兵攻破了城墙,他也一点不慌,而是披上盔甲,和战士们一起运石补墙。在这次战役中,他负伤数处。

敌人退却时,他又组织敢死队,缒下城墙,追杀敌人,并捡回箭枝十余万支。这次战役,杀死满清统率三百名士兵的牛录等十多人。

二十一日,满清军队再次趁夜出击,仍未成功,只好于二十六日撤围而去。

敌人撤围后,袁崇焕还表现出一副儒者的风度,派使者送信对努尔哈赤说:&ldo;老将纵横数十年,无有不胜,今败于小事之手,恐怕是天意啊!&rdo;努尔哈赤也很客气地致书袁崇焕,并赠以马匹,&ldo;约期再战&rdo;。

努尔哈赤在攻城时受了炮伤,只得躺在车中郁郁而回。他对诸贝勒说:&ldo;我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时四十三年,独不克宁远一座孤城。&rdo;抑郁中背上又生了毒疮,伤病交加。数月后死于沈阳以西四十里的瑷鸡堡。

自此以后,满清军队对袁崇焕又敬又畏。

宁远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上下喜出望外,一片欢呼。高第因没有援救宁远而被免职,由兵部尚书王之臣取代。袁崇焕升为四品右佥都御史。随即袁崇焕主动出击,又陆续收复了高第所放弃的土地。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建立了清朝。皇太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正确的战略,暂时放弃宁远,转而攻打朝鲜。就当时明清而言,双方都需要一段休战时间,以便实行各自的休养计划。明方需要筑城、练兵,清方则要进攻朝鲜,掠夺财富,巩固统治。在这样的局势下,袁崇焕提出与皇太极和谈,皇太极表示赞同,但明熹宗皇帝和许多大臣坚决反对,满清从来都是附庸国,皇太极不够谈判的资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