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槽,大哥居然动手给了大嫂两巴掌,说好的爱情呢……等等,大嫂为救马宝珠居然跳了井?她这到底是咋想的?!
什么,大哥同意把马宝珠留下,还当是自己女儿养?!
跳井的不是大嫂吗,水怎么进了大哥脑子?!
噫,还是我媳妇好,万事都办的妥妥帖帖,老爷子跟老太太眼光真好,娶媳妇就得娶这样的!
另一边,武安王也把自己媳妇的来信打开了。
卧槽,宝珠居然不是马家血脉,而是产婆与人私通的奸生女?!
好大一个瓜!
哈,我不在的时候大哥大嫂合起伙来欺负我媳妇?!
马老大你欺人太甚!
等等,大哥大嫂商量之后居然决定把那个野种留在家里当马家小姐养?!
……是大哥大嫂不正常,还是我不正常???
他们俩看的信都不算少,但跟朱元璋比起来,那就不算什么了。
试想一下吧,淮州吴王府里边发生的事情是不是得着人盯着?
王澄和蔡先生总揽淮州军政大事,他们那儿是不是也得着人盯着?
水运、粮仓等军事重地是不是也得分外谨慎?
还得防着有人狗急跳墙,跑到老朱老窝里边儿去搞破坏!
真千金回去了的事情朱元璋知道,但这几天具体发生了些什么,却还未曾了解,大军初入京师,须得处置的事情不少,他白日里忙活了一天,晚上叫人打了盆热水,把脚放进去,又吩咐叫负责监视淮州的锦衣卫指挥使来回话。
锦衣卫指挥使抱着厚厚的一沓文书过来了。
朱元璋大吃一惊:“总共也没多久,竟有这么多情报传来?!”
锦衣卫指挥使讪笑,往边上一躲,身后是两个搬箱子的下属:“属下拿的是目录,淮州送来的情报都在这里边。”
朱元璋:“……”
朱元璋大怒道:“情报贵在精简,不必长篇累牍,再有如这般繁琐赘言者,杀无赦!”
锦衣卫指挥使听得额头冒汗,不敢辩解,简单讲了几句淮州现状,见主公脸上怒气稍歇,这才道:“主公说府中事无大小,皆要尽数探查,告知于您知晓,底下人不敢怠慢……”
朱元璋脸色稍稍和缓了些,吩咐人将箱子抬到近前,根据日期和事件的发生顺序,从头到尾开始翻阅。
四月十五日上午,郡王长子及幼女归府,大公子神色阴鸷,不喜多言,宝珠姑娘与郡王妃相拥大哭,母女独处时有不敬之语,譬如“匹夫老矣,寿数无几,且待来日”,又言说主公年老昏庸,一味偏爱常山郡王,诸多怨语,力劝郡王妃收回管家权,郡王妃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