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天平文化取自圣武天皇在位时的天平年号(724‐748),但在广义上是指整个奈良时代(710‐794)的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深受盛唐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包含佛教文化在内的贵族文化。这一文化首先体现在为树立天皇家族神圣权威而编撰国史上。712年成书的三卷本《古事记》,利用假名表记,以天皇家族为中心,讲述开天辟地、天孙降临、神武东征、武尊讨伐至到推古天皇的故事,内容多神话传说,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形成时期的某些痕迹;720年成书的30卷本《日本书纪》,是汉文编年体史书,内容从神话时代一直到697年的持统天皇,史料价值较高,但仍需要批判分析性引用。官府修史持续到平安时代中期,共有六部用汉文撰写的历史书籍,即《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书纪》、《续日本后纪》、《日本文德天皇实录》、《日本三代实录》,包括《日本书纪》在内,统称《六国史》。另外在713年,朝廷命令诸国编撰山川名称来源、乡土特产、古老传说等,即汉文记载的地方志《风土记》,目前仅剩常陆、出云、播磨、丰后、肥前五国的《风土记》,而且大多残缺不全。
在统治思想方面,天皇朝廷大力提倡儒学和佛教。政府建立培养官吏的教育机构,中央称为&ldo;大学&rdo;,地方称为&ldo;国学&rdo;。大学的学生为官五位以上子弟,考试合格者录为官员,但根据有关规定,五位官僚以上的子弟可自动成为官员,即所谓的&ldo;荫位制&rdo;,因而大学不过是强化贵族子弟的文化修养之地。大学的课程有习《论语》、《孝经》等经书的明经道、习律令的明法道、习汉文历史的纪传道等。国学的学生多为郡司子弟。佛教在国家保护下继续兴盛,圣武天皇在741年下诏建立国分寺,即每个&ldo;国&rdo;建立一个国家寺院,同时在743年下诏造大佛塑像,历经10年终于建成东大寺大佛。当时还有&ldo;七大寺&rdo;以及&ldo;南都六宗&rdo;之说,也就是建造药师、大安、元兴、兴福、东大、西大、法隆等七个较大的寺院及三论、成实、法相、俱舍、华严、律等六个佛教流派。但在奈良时代初期,主张&ldo;若顺经典,能护国土,如违宪章,不利人民&rdo;的法相宗深得朝廷的支持,因而比较兴盛。754年,大唐和尚鉴真东渡日本以后,天皇朝廷赐田地,建寺院,予以支持,因而律宗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由于佛教的国家化,当时名声较大的僧侣既是宗教家、学者,又是地位较高的政治家,深受天皇的信任。
在文学艺术方面,奈良时代也较前一个时代出现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以假名写成的《万叶集》收集了759年以前的约4500首和歌,作者从天皇到平民、关东的农民及服兵役的防人等。继白凤文化时期的额田王、柿本人麻吕之后,山上忆良、大伴家持为奈良时代的歌人代表,统称为四代歌人。奈良时代留下的代表性建筑物有东大寺法华堂、正仓院、唐招提寺等,代表性雕塑有东大寺法华堂执金刚神像等,代表性绘画有鸟毛立女屏风‐‐树下美人图等,均具有盛唐文化影响的痕迹。特别是在收藏皇室宝物的正仓院中,其物品充分显示了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八世纪末到九世纪末的平安初期(弘仁•贞观)文化仍深受唐文化的影响,但在这一时期,民间佛教兴起,而且将外来宗教与本地宗教加以混合,形成&ldo;神佛习合&rdo;。著名僧侣最澄随遣唐使到唐朝,回国创天台宗,自建戒坛,确立了延历寺在日本佛教界的中心地位。另外一个著名僧侣空海亦曾在唐习密教,回国创真言宗。两流派均主张山中修行,因而其寺院据山形而建,留下的代表性建筑物有室生寺金堂、五重塔等,其中的佛像也多带神秘感。另外,由于政府官员多为擅长唐文化的文人、学者,而且宫廷常召集咏汉诗的宴会,因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汉诗集,如《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致使该时代在文学史上被称为&ldo;国风黑暗时代&rdo;。
三、国风文化
国风文化包括10‐11世纪摄关政治时期的藤原文化及11世纪末到12世纪末院政时代的平安末期文化。
遣唐使停派、特别是唐朝在907年灭亡后,日本逐渐形成在吸收、消化大陆文化基础上的独特审美意识,并出现了体现其意识的假名文字、美术、生活及独特性观念。尽管从五世纪开始日本人就用汉字表述其发音,但假名字母到11世纪初才大体成型,并由此推动了以和歌为首的国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有《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紫式部日记》等。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大多文学作品是由女性创作,其原因贵族社会的逐渐成熟使有闲文化女性增加、女性最先使用假名文字、摄关家族的女性以其文学修养获得天皇的宠信等。例如藤原道纲之母的《蜻蛉日记》,细腻地描述了婚姻生活中的女性心理;宫中女官紫式部创作的世界闻名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通过主人公光源氏的恋爱和命运,出色地描写了宫廷贵族的奢侈生活与人物微妙的心理状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动趋势。
在佛教的传播或普及上,权门贵族的作用逐渐增强,而且出现了佛神合一(即&ldo;本地垂迹说)的趋向,即用佛教的释迦现身、普济众生的思想来解释日本历来崇拜的神灵,甚至将天照大神看做是大日如来之化身。另外也出现了以民间传播为社会基础的净土宗,与过去追求现世利益的佛教不同,净土宗主张逃脱今世的苦难,最终进入极乐净土,并出现了《往生要集》、《日本往生极乐记》、《拾遗往生传》等宣扬净土宗的书籍。在艺术方面,出现了以日本风景为题材的&ldo;大和绘&rdo;和日本式的寺院建筑,如水以池为中心的平等院凤凰堂等。平安末期文化的特征是贵族文化溶入武士、平民的内容,例如&ldo;田乐&rdo;、&ldo;猿乐&rdo;等平民艺术的出现,描述武士及平民生活的《今昔物语集》、描述平将门之乱的《将门记》、描述陆奥地区前九年之战的《陆奥话记》、民间歌谣集《梁尘秘抄》等。在绘画方面,有描述平民生活的《年中行事绘卷》,即使在《源氏物语绘卷》中,也可以看到武士及平民的影响。这一时期还有《大镜》、《今镜》等国文体历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