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乡俗,抬轿的队伍一路上是不许轿子落地的,以防不测。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ldo;梁祝&rdo;传说。祝英台出嫁那天,路过梁山伯墓,请求下轿观看,结果跳入墓穴,梁祝化为双蝶。民间从反面理解,认为祝英台的死是停轿所致,所以形成了出嫁途中不停轿的习俗。俗话说:&ldo;抬轿的只管抬轿,不管新娘尿不尿。&rdo;意思是新娘再有要紧的事,也不许中途下轿。就这样,四聪骑在骡子身上 ,随着迎亲的队伍一路来到了西侯度。
迎娶的花轿回来了,也是韩三倩的人缘好,西侯度虽然是个小村,但在巷道里看热闹的人却很多,几乎是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出来了,除了帮忙的,就是看热闹的。巷道两旁男人、女人、大人、小孩把巷道两旁站的满满的。
迎亲的队伍穿巷而过,人们最最关注的是一对新人。那新郎官的个子太小,借来的衣服太大,穿着这身长炮马褂的结婚服走到巷道里,惹得大家都大笑不止。新郎官身上的衣服实际上算是民国时期的穿戴,新娘身上的那件大红色的百折裙、大红的龙凤袍和头上戴着凤冠都是封建社会那一套老古董,山上的人们除了年老的一些人见过之外,年青一代都没有见过。这对新人穿着不伦不类,又不合身,逗得巷道两旁看热闹的人笑声起伏,一波又一波。
薛家的大门口放着一张桌子,桌子的的后面靠着一扇风门,风门用彩布罩着,桌上放着一些水果、花馍一类的食品,这是结婚典礼的地方,也是小两口拜天地的地方。
驮着新娘的骡子临近礼桌的时候便停了下来,由两位&ldo;全福人&rdo;搀扶着身着凤冠霞帔,蒙着红盖头新娘下了骡子。新郎长袍马褂,披红插花,用红绸牵着新娘,向礼桌走去。此时,司仪人手抓五谷杂粮,不时撒在新娘身上,口里吟诵:&ldo;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郎新娘进大门,进了大门大吉利,进了二门万事如意!&ul;&ul;&ul;&rdo;
新郎新娘走到典礼桌前之后,结婚典礼便开始了。
司仪人手里端着一个装着莲子、花生、红枣之类的干果的果盘,一边从果盘里抓些东西向人群中抛撒,一边大声吆喝着:&ldo;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婚夫妇进了门,进了大门大吉利,进了二门万事如意!撒金银,撒糖烟,亲朋好友好喜欢。吃了喜烟心舒畅,吃了喜糖不牙疼!新郎莲子吃着香,早生贵子最吉祥。新娘红枣吃着甜,红枣吃了寿长&ul;&ul;&ul; &rdo;。看热闹的人们争相抢拾这些预示吉祥的食物。
结婚典礼(那个时候叫&ldo;拜天地&rdo;)正式开始,仪式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
在拜天地的时候,因为臣子头上的礼帽太大,一磕头就掉下来了。磕了三次头,臣子的帽子就掉了三次,新郎官脸红了,到再磕头的时候都不敢低头了,只是仰着脸把身子往前稍微倾斜一下就算应付过去了。臣子的这个样子,惹的围在一圈的那些看热闹的人哄堂大笑。新郎官滑稽的样子,竟然让新娘子郑四聪也没能忍住,嘻嘻嘻地笑出了声来。
那个时候的规矩是很严的,新媳妇在人前是不能随便笑的,尤其是拜天地,更是非常严肃的仪式,在拜天地的时候新娘是不能笑的。由于郑四聪没有忍住笑出了声,惹的所有看热闹的人笑得更加厉害了。
拜天地的所有仪式结束以后,入洞房。新郎新娘便牵着手往家里走去。
薛家大门口放置一盆火和一个马鞍,司仪让新娘从上面跳过去。跳火盆,寓意着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跨马鞍,则是祈求夫妇白头偕老,日子平安,还有一层意思是让新娘懂得规矩,切实做到&ldo;好马不备二鞍,好女不嫁二男&rdo;。
拜堂完毕,新郎新娘进洞房饮过交杯酒,接着二人手拉手绕炕转一周,俗称&ldo;拜四角&rdo;,意在祷告送子娘娘早赐恩典。他俩边走边诵:&ldo;拜‐‐拜‐‐拜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儿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rdo;然后,新郎退出,新娘上炕面对墙角端坐,称为&ldo;坐帐&rdo;。这时,新娘手里拿着秤杆,怀里抱着蔑筘,隐含今后办事像秤一样公平,不偏不倚,且心灵手巧,辛勤操劳。
臣子的婚礼很简单,但很热闹!这对新人给久无笑语的山区农村带来了少见的欢乐。
郑四聪小的时候,在她祖母封建思想的教导下,还偷偷的缠过几年脚。后来由于县政府查缠脚的查的很紧,最终没有缠成就半途而废了。因为她缠过脚却没有缠成,走起路来,虽然不像真正的小脚女人那么扭扭捏捏,但也不像那些根本没有缠过脚的人走路那么自然、随便。当地的老百姓把这种&ldo;半成品&rdo; 的脚称之为&ldo;红萝卜脚&rdo;。当时,长旺、匼河一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ldo;长旺到匼河,豆腐块头巾红萝卜脚&rdo; 。豆腐块头巾,是指妇女自己织的白兰相间的像豆腐块大小的方格头巾。红萝卜脚,指的就像郑四聪那样的女孩子,缠过脚却没有缠成半途而废的脚丫子。
西安求学[本章字数:4566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408:42:050]
010西安求学
臣子结婚了,但并没有消除他求学的欲望。因为家里太穷,他没能在匼河高小毕业,心里总有一个疙瘩一直解不开,放不下,他很不甘心,可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