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行路
清晨的山林行人不多,偶尔遇见的登山客也只是擦肩而过,别无更多交流。
夏天的太阳从不会看着时间还早就降低火力,烘烤得一山的知了和鸟叫个不停,颇有几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氛围。沈青拍了段视频给迟美怡发过去,不过也不期待能收到她的回复。那小懒子此时不可能已经起床了,说不定还刚睡下去没多久。
联想到王籍的《入若耶溪》,她便想起这儿离古会稽若耶山也没多少距离。同南朝的古人在相差无几的地方有相差无几的感慨,真乃是文学的浪漫。
在四道走走停停了将近半个小时,汗流浃背的她总算看到了“第五道弯”的标志牌。
盘旋的山路经过一个小转弯,台阶来到一片相对平坦的平台。这里摆放了五六张长条凳,24小时通电的公共厕所和充电桩都是近年来新安装的,登山指南里着重介绍道。
在这里,沈青也遇见了上山以来的第一家商铺——“大山便利店”。
虽然时间还早,便利店尚未开门,老板却在门口桌子上摆放了一瓶瓶的矿泉水。
“三块一瓶,扫码自取。”
整齐摆放的矿泉水后面,一块木板上写着这八个大字。收款码则用立牌安置在桌上。
安山是二十四小时开放登山的,但一山的商店不可能配合着二十四小时开放,又不想错失晚上的生意,便不约而同地开设了自助购买服务。一来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二来是这年头犯罪成本升高了,这几年很少出现哪家店的东西被人顺走的情况。
就这件事,当地的官媒还专门写文章宣传表扬过。
路过大山便利店,再往前走几步,便是一家登山用品店和一家饭馆。饭馆的招牌“崔记饭馆”有一股陈旧感,但因这店已经开了门,沈青不太好意思在人家的注视下拍照。
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坐在饭馆门口,拿着蒲扇缓缓地扇着风。不过看她缓慢的动作,大概也扇不起纳凉的风,只是驱赶蚊虫罢了。
另有一个中年妇女坐在她身边,脚边放着一个篮子,弯着腰择着毛豆,地上铺着两个塑料袋,一个袋子放豆荚,一个袋子放光腾腾的豆。
“吃早饭伐?”
那中年妇女见沈青在店门口站了一会儿,开口问道。
“不了。”沈青笑笑,“大姐,您认得山顶开店的沈富国么?”
“沈富国…认得咯,怎么了?”中年妇女有些奇怪,山顶的老沈去世一两年了,怎么突然有人问起来。
“我是他女儿,这回上山是去重新开店的”
“噢噢,你是小沈啊!”中年妇女放下豆子站了起来,“吃过早饭了没?一起来吃一点伐!”
“不了不了,山下吃过哉。以后还要大姐你们多多关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