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来,在他的严厉督导下整个东线兵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不过大多数防线增加的都是新组建的、或是大部分是新兵的二级师,战斗力不会太强。他对提斯浦尔的兵力进行了实质性的补充:原来的第26、第27装甲步兵师的陆航大队各增加了36架alh武装直升机,2个师的直升机总数增加到了158架。第6重装甲师配齐了120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加上220辆主战坦克和大批的步兵战车冲击力相当强劲了。半环形防线上除了原来的第123、第143二个二级师,又补充了第43轻步兵师,既可用于进攻也可以增强防御力量。因为情报显示中方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德让宗、邦迪拉一带的兵力,虽然这是他所希望的,但必须确保提斯浦尔。如果该城失守,中国人就可能打通一条自己的&ldo;东北走廊&rdo;把坦克等物资在布拉马普德拉河北岸自由调动。
中将在主攻方向的部署了&ldo;可怕&rdo;的打击力量:他任命第4军军长沙潘达斯少将为&ldo;利多突击集群&rdo;的司令官,地面上的突击主力是第1、第19重装甲师。第1师配置了新引进的60辆美国的1a1主战坦克(没有更多配置是怕燃油供应跟不上),这是一款很强的武器,拥有贫铀装甲,一般的坦克炮难以击穿,其强大的燃气轮机又轻功率又大,使它具有极大的机动性,更厉害的是它拥有的被动式昼夜两用热像仪,最大夜视距离可达2000米;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也能达到1200米。(而t-72坦克的最大夜视距离仅为800米;在能见度不良时,仅达到300米)。30套&ldo;阿达茨&rdo;防空-反坦克系统,这是瑞士和美国共同研制的,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防空、反坦克双重作战能力的导弹武器系统。它的精华是一具脉冲多普勒频率捷变搜索雷达,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探测直升机旋翼的转速,进而精确测定直升机的距离和三维数据。这次主要用来反武装直升机-这是印军的弱项,配置的导弹引信均为近炸引信。
由第21装甲步兵师作为右翼协同攻击利多一线的敌军,他们将一直推进到印缅边界,切断利多-密支那公路。配属右翼的第4快速旅配备了24对alh武装直升机,是经过专门培训用于空战的-印军开始重视低空的制空权了;24对卡-60和卡-50n的组合用于对地攻击,为远程突击的机降突击队提供火力支持。左翼是第19重装甲师与第22装甲步兵师协同攻击,以夺取迪格博伊油田,配属的第2快速旅的配置基本与第4
旅相同,只是对地攻击是24对alh和米-24b(米-24的改进型)。每个旅搭载米-17、米-26的机降突击队,第一波就有1200名突击队员和8辆俄制bd伞兵战车,并有16架卡-60多用途直升机实施指挥、通讯、救护等任务。
在中方防线的中央是一组5个山头连成的高地,地图上标示其最高峰为964米,前线官兵称它为&ldo;拳头山&rdo;,据观察敌军在这一个月内不断地加筑坑道工事。这肯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中将研究过锡金战役的战例,知道中国人从朝鲜战争开始到中越边境反击战挖坑道是出名的。不过这是一组孤立的山头,如果攻不下来,完全可以绕过去。由第22师的85步兵团主攻,第163师的2个团协同。
第163师还负责守卫夺取的阵地、接收战俘等战场勤务。在这68公里的战线的正面部署了3个重炮群实施火力支持。中将认为中方在这一地区总共只有400多辆主战坦克,根本无法抵御这一攻击集群。
4:50,双方的阵地上不时有狙击手的枪声打破夜空的寂静,他们真是一帮不知疲倦的&ldo;夜猫子&rdo;。侦察系统报告各处的敌方阵地无异常活动,司令官放心了。
4:55
在中印边界1800公里(中印边界1700公里再加上锡金-印度将近100公里的边界。为了国际的影响,双方不约而同地决定不在不丹开战,印军也未攻击不丹的我军,我军也未利用不丹的基地)的战线上,印军的炮火划破了黑暗的夜空,不久对方展开了回击。门闩行动终于拉开了帷幕。司令官焦急地等待初战的信息,尽管他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而紧张的一天。
5:05
西线报告,出动的240架战机组成的混合机群,遭到了200多架敌机的阻截。双方在夜空中激战,以争夺制空权。中将皱了一下眉头,敌军怎么能那么快就组成了庞大的机群?他们的预警机真是太厉害了,这也许是居高临下的优势。自己战区的攻击机群也受到强力的阻截,攻击并不顺利。
5:10
主攻方向的报告是他期待的,&ldo;敌军的炮火完全被我方压制了,15分钟的炮火准备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摧毁了敌前沿阵地,扫雷火箭在雷场中开辟了冲击通道。炮火已延伸,重装甲师已开始冲击。&rdo;
可是接下来的报告令他有些不快,&ldo;先期出击的快速旅陆航兵团遭到了敌军的武装直升机和小飞机的强力阻击,无法突入预定地域。后继的机降突击队仍在我军防区的低空待机。&rdo;
&ldo;现在已经接收不到深入敌后的27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发回的情报,前线的观察哨报告看到它们被那些小飞机纷纷击落,请空军尽快出动高空侦察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