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上将的报告强烈地震撼了会场上的每个人,会场仍静得可闻呼吸声。等掌声再起时,画面又切换到前线发回的新闻录像,掌声立即被刹住了。
画面上满是印军抛弃的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的残骸,画外音指出这是邦迪拉城外的战场,指出我陆航兵团在这里一举击落了印第27装甲步兵师陆航大队的全部80架武装直升机。会场上一片哗然。
镜头又转到了第7军军部,只见覆盖着印军军旗的第7军军长的遗体被缓缓推入一辆救护车,救护车冒雨驶向渡口。画面显示了那张二名印军军医签署的塔杰帕尔少将死亡证明,原因栏写着&ldo;自杀&rdo;。镜头又转到了渡口,只见我武警战士在维持秩序,不少工作人员则和印度的志愿人员一起向等待渡轮的民众分送面包和瓶装水。画面显示一位印度官员在现场指导撤离工作,画外音说这位是副高级专员伽洛尔先生在现场协助撤离民众,以免战火的伤害。屏幕关闭了。
&ldo;上将先生,贵国军队打算长期占领提斯浦尔吗?&rdo;英国记者卡顿问道。
何上将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ldo;作为军人我尊重塔杰帕尔少将的选择,他以生命为代价维护了一个军人的尊严。然而印度的政治家应该面对事实,认识到以武力是无法压服中国的,不应该让印度军人再为这种无法达成的目标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了。应该作出大无畏的政治决断,结束中印边境冲突,坐到谈判桌上来。&rdo;
发言人请大家继续关注前方的激战,宣布发布会结束。
然而,发布会引起的震荡却仍在全世界回旋。中国军队竟然在一个白天就基本全歼了印军的一个强大的攻击集群,其战斗力是何等的巨大啊。
萨勒贡镇印第4军军部17:50(当地时间)
萨勒贡镇在利多西南60公里处。当时利多-迪格博伊战场的态势是,东部的印第1重装甲师、第21装甲步兵师和第4快速旅已经在利多的东北边切断了利多-密支那公路,然后全力向印缅边界推进,在离边界8-12公里处是野人山(那加山)的边缘,主战坦克已经不能前进,只能为冲锋的步兵提供坦克炮和机枪的火力支持了。我11集团军则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坚固的阵地顽强地阻止印军的推进。西部的第19重装甲师、第22装甲步兵师的大部和第2快速旅越过迪格博伊向西猛攻铁路枢纽马库姆市,已被阻截在郊外动弹不得。留下第22师的a团在后方机动防御,而二类师第163步兵师分兵守卫利多和迪格博伊二市及周围的重要阵地。最重要的一个是迪格博伊南郊的油库,一个是利多西郊的空军基地。
印军攻占迪格博伊油田后,经检查发现基本保持了他们撤离时的模样,设备都完好无损,只是巨大的油库已经没有一滴油了。印第4军军长沙潘达斯少将也十分感慨,中国人果然没有破坏任何民用设施,连利多到迪格博伊的铁路也是完好无损的。军部的后勤部队派遣了一个加油连队进驻油库,并由第163师的一个营担负地面保卫,他们驻扎在库区的外围,以装甲车在外围巡逻,库区内只有一个排担负内部警卫;2个sa-17防空导弹连和8门双管37毫米高射炮,则部署在库区内2个荒僻的角上。可谓戒备森严。利用原来向焦尔哈德输油的管道,反向把燃料油输入储油罐,然后通过各式运油车向前线的战车、直升机和车辆加油。这将为作战部队保持持续高强度攻势发挥重大作用。
利多西郊的直升机基地印军也作了仔细的检查,发现基础设施完好,就是油库、弹药库和备件库都空空如也,通讯、导航、指挥设备也都没有了。军部工程兵2个小时的努力就把通讯导航和指挥系统搞好了,不久输油管道从迪格博伊源源送来航空燃油,弹药车则从后方运来大批的导弹、火箭弹和机炮炮弹。第2、第4快速旅的陆航兵团的前进基地很快就转移过来了。对这个重要基地的守卫由第163师的二个营驻扎在外围保卫巡逻,基地内卫由第4旅的1个连负责,内圈部署了1个sa-17防空导弹团,4个角上是各1个导弹连,中间是团部的指挥班的指挥车和搜索雷达车。
由于16:30前后整个东段边境地区下起了大雨,天黑得早多了。中央突击师的特种兵团陆续集中到了利多的的东北部的战场上。团长吉卫铭上校率领20多名特种兵一直在当地收集情报、调整行动计划,其他300多人在团参谋长董启星中校(他又从陆航兵团回到特种兵团)的指挥下在提斯浦尔战区完成了任务后,立即搭载直升机赶来这里参加新一轮战斗的。除了这批官兵的身体素质特别强健外,我军研制的由人参、蜂皇浆和茶叶晶等纯天然药物组成的提神片也起了很大作用,它们能使人在24小时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事后只要多休息二天就好了,没有任何副作用,虽然代价很高,但不像美军的兴奋剂有很强的副作用。
他们的目标就是那二个基地,这点兵够吗?吉团长却胸有成竹地在发布命令,一营长丁力率领100名特种兵拿下油库,并控制住进来加油的运油车。再协助46军的装甲师夺取印第1重装甲师的坦克。然后向他们交代了敌军的部署、库内敌军的行动规律和行动方案。命令2营长负责夺取直升机基地,3营长使用夺来的印军直升机参加反击作战。并命令他们尽量不要惊动基地外的印军和印军的指挥机关。这怎么做得到呢?要知道他们1个营只不过100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