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蒋介石传奇出生日 > 第15章(第1页)

第15章(第1页)

第二年,蒋又回到家乡居住。于1月10日呈上《军事意见书》,共十条。

十条意见的丰要内容是以西北为第一根据地,以东北为目的地。此为其当时的北伐大纲。北伐路线则主要为三条:(一)四川派军一部出兵西北。而四川主力则东进湖北,再北上京汉线。(二)广东军平定东南后,再沿津浦线北上;再分兵一部,白海道北上秦皇岛。(三)如川军不能东出湖北时,则由湖南军队沿京汉线北上。

1926年6月北伐先遣军湘军和桂军,就是走的这一条路线。只是当时蒋未想到李宗仁桂军和湘军同时北上,而且桂军成为北伐军的一支劲旅。

蒋之人生观

根据蒋自己的说法,他的人生观是在1914年读了《大学》一书后形成的。那时他二十八岁。他在《大学之道》下篇中说:&ldo;我也是直到二十八岁的时候,总理对我讲过火学之道,才知道这部书是一部最有价值的政治哲学。将其彻底研究后,我更体会到这部《大学》,亦是一部最有价值的军事哲学。后来再不断研究,就觉得其中每一句话,都有深切的道理。于是我的人生观乃由此建立,亦可以说我的革命人生观,在二十八岁时就确定了。&rdo;而读后之最大心得,乃是&ldo;先发制人&rdo;。他自己说:&ldo;后来(1923年)我将研究的心得,作了一幅对联,请总理看,当时总理就替我写了这幅对联送给我,这就是&ldo;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ldo;始生之处&rdo;,&ldo;初动之时&rdo;,均是说在事物和意向刚刚萌动时,就要研究和处理。这是其思想方法和处世哲学,也是斗争哲学。他称之为革命人生观。当时蒋尚不解康、梁的进步思想。因此,蒋对王阳明和曾国藩的书最为爱好,也最迷信,而对于西方民主主义的书,乃至康、梁的改良学说,均无兴趣;至于三民主义,他只不过以民族主义而待之,根本不知民权为何物。

所以他在日本读的书是王阳明和曾国藩等人的著作。毛思诚之《蒋表》1914年条,曾记述蒋的思想根底,他说蒋的&ldo;军事学即以巴尔克战术为基础;政治学则以王阳明、曾文正二集为根底也。&rdo;《秘录》于本年亦有类似记录:&ldo;这个时期所学的曾国藩的精神,其幼年母亲采玉的教导和在此学到的王阳明的精神,为其以后终生的精神食粮&rdo;。《蒋表》还记载了他对王、曾的著作手不释卷,但却无一处说他读孙中山的书手不释卷。毛云:&ldo;尤喜读王阳明、曾文正、胡文忠三集、手未暂释。&rdo;这是1914年和1915年的情况。这时,《大学》、《中庸》两书,还可能居其次。

蒋从此开始,在哲学上是王阳明的主观唯心沦,在政治上是曾国藩的自强自立的洋务主义。他在行动上虽参加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实质上却只是追求富国强兵,为建立个人功业而奋斗。

他的主观唯心论和个人奋斗意志,首先初发于幼年的母教与其母子的孤苦奋斗环境。正如他自己所说:&ldo;欺凌胁迫,靡日而宁。……教以刻苦自立之道……吾母惟一乘自信之坚,以再造吾家为惟一之责任。又尝谓,艰困危厄,世所恒有,而自立自强,必当尽其在我。故家愈艰,而礼法不可不饬,门祚愈薄,而志气不可不坚:孤寡弱小之赖以自存,舍奋勉自立,刻苦自强,更无他道。&rdo;

其次,奉化地区,自南宋以来,就出了很多理学之士:&ldo;奉化于赵宋时多理学之士,委员长自幼言学,即先审视而后文艺。以正心诚意修身为本,以立道据德依仁为行,……以礼仪廉耻为政。&rdo;顾清廉就曾对蒋传授义理之学。

对王阳明心学著作的研读,使蒋以后成为一个主观唯心论者。王阳明说:

&ldo;格物者,格其心之物&rdo;

蒋说:

&ldo;要知道天下万事万物都由诚心所生,都靠诚心维系。如果一念不诚,则万物皆假。&rdo;

这都是主观物心论。诚即物,物即心,心即物,尢心而无物。

在政治上,蒋主张自立自强,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以《学》、《庸》为其根本政治理想。这就是&ldo;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do;。而修身之本,乃是&ldo;先正其心&rdo;;欲&ldo;正其心&rdo;必格物致知,而达于&ldo;诚意&rdo;。&ldo;诚意&rdo;而后心正。&ldo;正心&rdo;与&ldo;诚意&rdo;则为修身之本。修身而后齐家治国以平天下。这是&ldo;白天子以致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rdo;这是《大学》的治国之道。而蒋则以此为准绳。他说:

第7章追随孙文(6)

&ldo;《大学》第一章……不过两百多字,把做人做事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末一贯的道理,说得何等简切精到。我们军人的天职,即在治国平天下,要治国平天下,也就要从明德修身做起。所以大学之道不仅是人生和政治的基本哲学,也完全是军事的根本哲学。&rdo;

这种封建政治原则加上其吸收外国先进科技的思想,就使蒋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新洋务派。这时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很强烈的,但从1928年的济南&ldo;五&iddot;三&rdo;惨案,到1931年的&ldo;九&iddot;一八事变&rdo;,日寇入侵中国东北后,他就把依靠内部团结,不依靠外国的(他不在其位时)民族思想,改变成为以&ldo;安内&rdo;为&ldo;第一&rdo;,&ldo;攘外&rdo;为第二的对外妥协论。这是自曾国藩以来的老洋务派的一大政治特点。即民族独立受到威胁时,先要&ldo;平定内乱&rdo;,然后对外作战。曾国藩就曾借洋枪队主力(以后也输入和制造洋枪)镇压太平天国。而且他们在实在无力外御时,也屈辱和妥协。例如: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ldo;辛丑条约&rdo;。曾国藩也不例外,他认为清王朝当时势弱,必须对外妥协。自道光时外强入侵以后,失误就在于&ldo;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至计,遂致外患渐深,不可收拾。……以后仍当坚持一心曲全邻好,惟万不得已而设备,乃取善全和局,兵端决不可自我而开。&rdo;蒋介石基于曾国藩的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洋务派思想,以后提出:&ldo;先安内,而后攘外&rdo;的政策。能和即和,惟在万不得已时,方设备抵抗,而又战端决不可自我而开。他虽努力争取民族独立与自强,但在抗战前后,则一再容忍日帝侵逼而不抵抗,就是以&ldo;安内&rdo;和对外妥协为第一要务,可见其受洋务派思想影响之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