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名将之死 资源百度 > 第63章(第1页)

第63章(第1页)

祖父蒙骜(2)

如此以来,秦国便对魏国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它们以此地利之便,不断向魏压迫。蒙骜自然还是急先锋。他带领人马围攻郏州(今河南郏县);王龁指挥所部,攻击华州(今陕西华县)。两把刀一齐砍来,魏国欲救无力,极度狼狈。魏王无奈,只好派人去请信陵君魏无忌。  此时信陵君在哪里?还呆在赵国。  信陵君窃符救赵,妄传将令不说,还锤死了晋鄙。对赵国虽有存续之功,对魏国却是欺君大罪。正因为如此,邯郸解围之后,信陵君遣回魏军,自己客居于赵长达十年,不敢回国。  此刻祖国危急,信陵君心绪大乱。不救不忍,救之不敢。尽管魏王多次派人来请,但谁知道他会不会秋后算账?没办法,信陵君只好下道禁令,以屏蔽内心的虚弱:  谁敢为魏王做说客,斩!  禁令一出,门客们顿时噤若寒蝉。那些人,诚如他们对廉颇的点拨,基本都是生意人,大道正义并不重要。你不让开口,我乐得清闲。  但是毛公和薛公这两位贤者,却不能不说话。  这两位都是处士,且地位低贱:毛公赌博,薛公买酒。不过他们素有贤名,所以信陵君一到赵国,就赶紧前去拜访,但他们全都避而不见。几次三番。信陵君干脆不乘车马,步行前去,这才交上朋友,相处甚欢。平原君听说后,很不屑地对夫人说:&ldo;都说令弟贤明,举世无双,可他竟然胡来,跟赌徒、酒店伙计厮混,看来不过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rdo;  这话当姐姐的自然不爱听。不管是谁,都不能随便看不起咱娘家人。她立即把这话说给信陵君听。理解成劝阻、提醒或者求证,都行。信陵君听后的第一反应,是辞别姐姐,立即走人。理由很简单:&ldo;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应他之请,背弃魏王而救赵国。可现在才知道,他与人交往,只是自夸富贵,显示豪放,并非为了求贤取才。过去我在大梁,就常常听说毛公和薛公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惟恐见不到他们。我主动攀交,还怕他们不接受,而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耻辱。平原君这个人,实在不值得结交!&rdo;  一句话,平原君养士,乃叶公好龙。  这个评价,基本在谱上。战国四公子,信陵君最贤,春申君最差,孟尝君和平原君居中,两人多少都有点负面新闻。  信陵君说完,随即整理行装,准备离去。这话传到平原君耳边,他愧不自胜,赶紧前来脱帽谢罪,好不容易才将信陵君留住。后来他的门客,半数转投信陵君,天下士人也纷纷云集于信陵君周围。  却说毛公和薛公,见到信陵君后,劝他道:&ldo;您之所以受赵国尊重,名扬诸侯,是因为魏国的存在。现在秦军来攻,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大梁城破,您先祖的宗庙被夷平,您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rdo;  话音未落,公子脸上已经变色,赶紧吩咐套车,辞别赵王。赵王授予信陵君大将军印,让他率领十万赵军,南下驰援。  魏王也将大将军印信,授予信陵君。信陵君一边行军,一边派门客到各国征调援军,协调行动。除了齐国,韩、燕、楚三国纷纷响应,五国联军迅速在信陵君麾下组成。  这时两路秦军,依然对魏国采取钳形攻势。只是中间相隔几百里,彼此无法呼应。信陵君决定,先稳住蒙骜,攻击王龁;一旦王龁兵败,蒙骜独木难支,必败无疑。于是他留下楚军配合魏军,打着自己的旗号与蒙骜周旋;自己则悄悄带领主力,赶往华州攻击王龁。  信陵君名震天下,蒙骜当然不能不防。他整顿人马,准备决战,但魏楚两军连营结寨,总是高悬免战牌,他像老牛掉到枯井里,再大的劲头也使不出来。  却说信陵君,带领人马赶到华州,却不与王龁交战。华州背靠渭水,秦军的粮船全部停泊在渭河上。从华州通往渭河的道路两旁,丛林茂密,是天然的伏击战场。信陵君将主力埋伏好,然后派出小部人马,向渭河攻击前进,做出要切断秦军粮道的姿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断粮,如何是好!王龁随即分兵来救。然而走到半道,路旁突然杀声震天,旌旗蔽日,伏兵四出。王龁左冲右突,这才突出重围。仗打到这个份上,气势已经被压制下去,除了退兵回国,别无他途。  信陵君击退王龁,一个回马枪又向郏州杀去。这边呢,蒙骜得知信陵君的动向,也如法炮制:在大营内虚张帅旗,与魏楚两军对峙;自己亲点精兵,日夜兼程,朝华州奔去。  蒙骜虽然聪明,但毕竟晚了一步。这小小的一步,足以决定胜败。

祖父蒙骜(3)

信陵君与蒙骜的大军,在华阴碰了个两对头。  两军相逢,一顿厮杀,各有胜负。秘密无法永远保守。蒙骜走后没过多久,真相随即水落石出。魏楚联军乘虚猛攻,击败这股秦军,然后再起兵追击蒙骜。就这样,五国联军将蒙骜团团包围。  打仗靠的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此刻蒙骜两处都不占优。经过激战,他终于带领残兵,冲出包围。信陵君随即指挥联军,一路掩杀,直杀到函谷关前。秦军紧闭关门,不来应战。联军在函谷关前耀兵月余,这才各自撤军。  这是东方国家最后一次协调立场,联合行动。联军虽然打了胜仗,但战果甚微:秦军主力完好无损,并未遭遇重创。  几年之后,蒙骜奉命进攻赵国,最终战死在太行山上。那是公元前240年的事情。那一年,我国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有关彗星的记载;还是在那一年,阿基米德从古希腊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学成归来,回到了诞生地、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古希腊人首次测算出地球的周长;换句话说,当时古希腊人已经有了圆形地球的概念。而直到两千后,天圆地方、我居中央的意识,依然牢牢统治着国人的大脑。他们因此坚信,世界各国人等,都有远道而来、下跪朝拜的义务。  然而他们等来的不是朝拜,而是枪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