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名将之死 资源百度 > 第175章(第1页)

第175章(第1页)

柳河之败(1)

自从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督师以来,辽东局势平静了三年多。在此期间,孙承宗整顿军队,修筑城堡,并没有闲着,成绩其实是有的,但在中央坐办公室的官员看来,这些成绩相对于十四万军队和每年六百万两的军费,实在是微不足道。因为《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抗战将士、历史学家黄仁宇声名鹊起。根据他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财政与税收》中的研究,&ldo;1623年,国家筹集的额外军费为6688677两。这些军费,主要用于辽东战事。其中4491481两摊入土地,其余部分来自财政节流、官产出卖以及杂色税收,还包括典铺税。&rdo;这个数目对于当时的明朝政府,当然是巨大的负担。王在晋之所以反对进兵辽东,也是担心会&ldo;启无巳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继之供&rdo;,劳而无功。黄仁宇认为,大明王朝的崩溃,的确首先开始于经济,经济崩溃最终导致政治崩溃。不过根本原因却不是人们想当然的税收过重,而是恰恰相反。朱元璋开国之初,为减轻百姓负担、避免造反,采取税收定额制度。这个制度作为基本国策被延续下来,却没有考虑通货膨胀以及人口和田亩增加的因素。  明朝的国家财力,远远不如四个世纪以前的宋代。税率过低的结果是国家收入不足,很多服务无法提供,从而导致部分国家职能的丧失。预算不足至少会产生两个严重后果,首先是造成大量的预算外征收,而这些征收缺乏有效的审核,浪费难免;其次则是官员的大面积腐败。  到天启乃至后面的崇祯年间,问题早已积重难返。政府的感觉,总是罗锅子上山‐‐钱(前)紧。因此经常有人弹劾总兵马世龙冒饷。天启五年(公元1625)六月,负责监察兵部的兵科给事中李鲁生,还上奏指责孙承宗劳师糜饷:  &ldo;从古征战未有陈师境上数年不进者,亦未有去敌既远虚设十余万之众坐食自困者,有之则守戍之众而非进取之旅也……战则有战法,秣马厉兵,简卒克乘,刻期举事,即有大费,可期永省。守则有守法,远斥堠,固营垒,高城深池,屯田积谷,以待事会。兵不须众,马不须多,庶堪持久。今以十四万之众,岁费六百万,虽言唯敌是求,其实百事不办,战固未能,守亦羞称……&rdo;  长期的舆论压力,便是耀州战役的发起背景。  在中国陶瓷历史上,&ldo;耀州&rdo;二字分量颇重,但彼耀州在陕西,此耀州属辽东,而且并非行政区划上的&ldo;州&rdo;,只是个驿,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上看,故址大约在今天的辽宁大石桥市,位于三岔河东岸,是后金的前哨。此前马世龙得到一份情报,声称后金&ldo;四王子&rdo;驻扎于此,兵不满三百。若明军出击,城内难民可为内应。这份情报真假莫辨,但马世龙信以为真,决心抢抓机遇。  然而大战之前,明军却屡屡哗变闹饷,成群结队,殴打队将,甚至一度包围袁崇焕的府衙。事后他奏报朝廷:&ldo;川湖兵以索饷杀人,殴将结队不散,盖因马乾二三分之短少,概称三月无饷,非职全未给与也。&rdo;也就是说,马料银子确实有几分短缺,但士兵们声称欠了三个月的工资,完全是无中生有。既然如此,士兵们为何如此反应过激呢?王再晋的分析很有道理:  &ldo;军中缺粮则兵饿死,缺马乾则马倒死,止缺马乾三分,兵何以噪。盖枢辅急欲进兵,兵畏出征,籍口索饷,为逃散计而以为军饥鼓噪。&rdo;  一句话,闹饷是虚,避战是实。比较合符情理。当时的明军,人心士气确实低落。不过孙承宗和马世龙的决心并没有动摇。孙承宗的司令部应该在山海关,但他却拖着病体前出右屯,显示对这场战事极度重视。  马世龙不知道跟民国末年着名的&ldo;西北五马&rdo;有无关系,但他世袭武职,确实是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回族。在明军中算是比较能打的将军。天启五年(公元1625)八月,他命令副总兵鲁之甲和参将李承先率军东渡,攻打耀州;觉华岛游击金冠派水师接应。然而事不凑巧,因为风向气候等原因,海军没能在指定时间到达,鲁、李二人措手不及,只得找渔船渡河。人多船少而且小,结果来来回回拖了整整四昼夜,完全失去战术突然性,后金军队早已张网以待;等明军一过河,他们摸黑发起突袭,抢占了先手。  此役明军计划出动四个营七千人,内有车炮一营、铁骑一营,水师二营。尽管水师没能按期到达,先期渡河的只是部分人马,但兵力依然占优。只是没有士气的军队不再是军队,只不过一群迷途的羔羊;明军遭遇突然袭击,稍触即溃,后续人马也望风而逃,最终两员主将阵亡,战损士兵四百名、铁甲七百副、战马六百匹。这就是所谓的&ldo;柳河之败&rdo;。因为这个原因,孙承宗和马世龙先后离开了辽东。已经升任宁前道的袁崇焕,顶头上司换成了高第。

血战宁远(1)

自广宁惨败以来,大凌河三岔河一线成为明朝与后金之间事实上的缓冲区。仓促进行的耀州战役,打破了三年的平静。天启六年(公元1626)正月十四,似乎是对耀州战役的报复,努尔哈赤再度统兵西渡辽河。  高第是头一年十月接任的辽东经略。对于孙承宗、袁崇焕的大纵深推进战略,高第内心并不赞同。因此他上任伊始,便上疏建议:&ldo;由此以东如锦州城大而朽坏,松山、杏山、右屯城小而低薄,皆前锋游哨之地。夏秋无事防护屯种,入冬遇大敌则归并宁远以便保守。&rdo;建议以宁远为防御节点,冬季辽河结冰,后金骑兵畅通无阻,遇到攻击便合兵退保宁远。  但这个意见并未得到将士们的一致赞同。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袁崇焕,强烈反对:&ldo;锦、右、大凌三城皆前锋要地。倘收兵退,既安之民庶复播迁,已得之封疆再沦没,关内外堪几次退守耶!&rdo;袁崇焕当然也不会同意。要知道这三个地方都是他一再建议,孙承宗才同意恢复的。好不容易站稳脚跟,怎能轻易放弃?因此他也据理力争:&ldo;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rdo;  袁崇焕的态度非常坚决:&ldo;我为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必不去。&rdo;  努尔哈赤大军号称三十万,当然是虚数,很难超过十万。而明军前线兵力呢?&ldo;大明兵右屯卫一千,大凌河五百,锦州三千,以外人民,随处而居。&rdo;数量弱,质量更弱。右屯守将周守廉无心作战,率众而逃,&ldo;锦州游击萧圣、中军张贤、都司吕忠、松山参将左辅、中军毛凤翼,并大凌河、小凌河、杏山、连山、塔山七城军民大惧,焚房谷而走。&rdo;  逃跑是后金方面的说法。袁崇焕自称是&ldo;先行撤入&rdo;。宁前道就是宁前的总指挥,锦州松山等地,都该受他节制,似乎是他下令&ldo;先行撤入&rdo;的。《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袁崇焕题:&ldo;……倾巢入犯,视蕞尔之宁远如杌上肉,至兵过锦右一带。彼不知臣之先行撤入,而谓我先逃,故一往而无复顾忌,直抵宁远城下。&rdo;  逃跑也好,撤退也罢,方正城池已经落入敌手,连带军粮。金启倧身为通判,主要职责是&ldo;核兵马钱粮,督城工,理军民词讼&rdo;。掌管军粮是他的分内职责。他不同意撤三城,右屯的三十万石军粮也就没有处理。如今强敌来犯,既无力带走,又没来得及焚烧,白白让努尔哈赤拣了个钱包。  面对作战地图,袁崇焕想必面色冷峻。他脚下的宁远,如今已成汪洋大海中的孤城,旁边只有孤零零的觉华岛,尚未插上敌军的旗帜。当此情形,胆寒是可以理解的,但那岂是袁崇焕的脾气。单骑阅塞、夜穿山岭,在他绝非一时冲动。他率领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聚集将士,整顿部伍,立誓死守:命令中左所都司陈兆阑以及都司徐敷奏率兵入城,左辅、朱梅作为外援,同时通知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守将杨麟,一旦发现宁远溃兵,不必多说,杀无赦斩立决。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大军抵达宁远。别处全都望风而逃,惟独宁远敢战,努尔哈赤可不信这个邪。他虚张声势,威胁袁崇焕投降,但袁崇焕的回答掷地有声:&ldo;吾修治宁远决守以死,岂肯降耳。&rdo;  努尔哈赤随即挥师攻城。此时他们的骑兵优势已成劣势,因为没有一匹马能跳上城头。袁崇焕早有准备,指挥士兵,以火炮弓箭猛烈还击,战况空前激烈。&ldo;闽卒&rdo;罗立点燃西洋大炮,不断轰击敌军。火炮频发,炮管温度太高,发生自燃,金启倧壮烈捐躯。通判的级别不高,但在当时的宁远城,也算是高级将领。火炮自燃爆炸,通判当场阵亡,可见当时的战况之激烈。&ldo;自辰至晡,杀三千人,敌少却。二十五日佟养性督阵攻西门,势更悍,先登,益众。敌俱冒死力攻,城中卫之如前,击杀更倍于昨&rdo;。  努尔哈赤连攻两天,终究未能如愿。他们虽然挖了城墙,但由于天寒地冻,城坚不堕。无奈之下,他分兵进攻觉华岛。为防止宁远守军出援,他们连扎七营,隔断彼此联系。岛上兵力薄弱,虽然已经凿开冰层,以沟为壕,但&ldo;新雪频飞,冻口复合&rdo;,再度变成坦途。士兵们卧雪刨冰,手指都冻掉了,到底也没能战胜气候。后金骑兵风卷残云,驰上岛屿,岛上七千守军几乎全部阵亡,七千多商民也被杀死。八万多石军粮,两千多条战船,全部被烧毁。主将金冠死后,又被开棺割尸。  根据明朝的统计数据,宁远城下毙敌一万七千,接近《明史》的记载。但《满文老档》中的后金伤亡纪录,却只有五百多人,声称&ldo;二日攻城,共折游击二员、备御二员、兵五百。&rdo;袁崇焕最初上报的战果,也只有&ldo;奴夷首级二百六十九颗活夷一名降夷十七名&rdo;。一万七也好,五百也好,总体而言,明军丢粮失岛,当初坚持的三城也全部沦陷,损失惨重。如果锦右和觉华岛水师能按照高第的命令,预先合并到宁远,或可避免。不过损失再大,也无法抹杀宁远之役的意义。袁崇焕独守孤城,岿然不动,终究是个极其宝贵的亮点。就像普通人跟泰森斗拳,打满所有回合而没有倒下。换句话说,它很像抗战初期的平型关大捷。努尔哈赤也不得不承认:&ldo;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讨诸处,战无不捷,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rdo;。因为这个原因,战后高第和杨麟承担了总体失败的责任,以增援不力而双双落职,袁崇焕则因为独守孤城的战功,升任宁远巡抚、加兵部右侍郎。  明军的火器装备率据称超过七成,但可靠性小有问题。戚继光就曾报称,经常发生爆炸事故。就在袁崇焕血战宁远的当年五月初六上午,位于京师西南隅、为明军造盔甲铳炮弓矢和火药的兵工厂王恭厂,也发生了离奇的爆炸事件,造成半径750米、面积达2。25平方公里的宽阔爆炸范围,以及两万多人的巨大死伤。据估算爆炸威力相当于一万至两万吨当量的黄色炸药(tnt)。巨大的声响传播百里,天色昏黑如夜,屋宇动荡,并有灵芝状烟云升起。单纯的火药爆炸,不足以造成这种现象,疑似强烈地震、龙卷风、陨石、甚至超自然力量的作祟。不仅如此,死伤者的衣服都被卷去,因而全身赤裸、一丝不挂,也越发增添了神秘色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