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太监往事秋水亦寒全文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皇后卿,汉代改名为大长秋(绝非大长今!),负责皇后旨意传达及宫中所有事宜,是皇后宫内所有宦官的头儿,前面说过的蔡伦就当过邓皇后的大长秋。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看看,秦朝的宦官,真有实力者,无非是皇后卿,除此之外,其他宦官想染指政务非常难,由此可见,赵高的成功是很偶然的,他所担任的中车府令实际上不属于宦官编制,至于皇子的老师就更不是宦官该担任的了,如果不是这两种职务,所谓的秦末宦官专权本不该发生,因为这种编制基本上杜绝了宦官从政的可能性。

而西汉,继承了秦代的宦官制度。

也就是说,西汉是按照这种编制来管理宦官的,这就给宦官参政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但到了汉武帝时,情况有了转变。

汉武帝增加了一个宦官担任的职位: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

中书令的主要职责,是宣读诏书、刺探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这一来坏了,从此阉大哥们有了参政的权利,可以说,武帝之前,阉宦们那是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做小蜜蜂,想变天也不太容易,毕竟赵高也是几百年出那么一个而已,但是到了武帝之后,宦官们除了当小蜜蜂,也有了做大老鹰的机会了,宦官专权的乌云再次笼罩在西汉王朝的头顶。

汉武帝干吗要崇信宦官呢?

因为大臣、外戚、宗室全都吓到他了。

民国草包军阀张宗昌有诗云&ldo;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的)早已回沛县&rdo;,刘小三不易,他能打败项羽,一靠张良,二靠萧何,三靠韩信,当然还有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所以西汉王朝建立以后,&ldo;功臣势力&rdo;极其庞大,反倒成了王朝的定时炸弹,刘邦同志为此壮士断腕,剁了彭越、勒了韩信、宰了英布,好歹安定了局面,大大削弱了功臣势力,怎奈刚一死,外戚却趁机坐了天下,吕太后先是大杀刘氏,后是屠戮功臣,连带着后宫也给杀了个噤若寒蝉,十分了得,以至于刘氏残余势力不得不再次借助开国功臣的力量剿灭诸吕,恢复天下。

前后折腾下来,功臣势力再次复苏。

文景两代,功臣势力大盛,汉文帝继位后,周勃右丞相,陈群左丞相,灌婴太尉,汉景帝继位后,丞相是周亚夫,周勃的儿子,最后一位丞相是卫绾,崇尚黄老之术,也是文帝时代的功臣,这帮人不是功臣之后,就是立有大功,很难管,所以汉武帝一上台就觉着不对了。

再看外戚。

汉文帝娶了窦漪,生了刘启,就是汉景帝,刘启执政后,当年的少女窦漪成了黄脸婆窦太后,还双目失明,但这位瞎眼婆婆的心可一点不瞎,把政权攥得紧紧地,逼着景帝推行黄老之术,景帝死后,这位老太太依然把持朝政,弄得武帝刘彻极没脾气,左右就一句话:我是你奶奶。

太皇太后一强势,外戚便得势,窦婴抖起来了,太皇太后一死,王太后又来了,田蚡又成了丞相,时隔不久,就和窦婴掐起来了,最后田蚡杀了窦婴,还搭上了功臣之后灌夫,接着田蚡也发病身亡,外戚们群龙无首,继续胡闹不止,将朝政大权视为儿戏,你争我夺,此时的汉武帝,似乎只能相信老刘家的人了。

但宗室也不可信。

想当年刘邦疯了一样的封王,结果诸侯国纷纷坐大,文帝时就有济北王、淮南王之乱,景帝时又有七国之乱,到武帝时,诸侯国依然对帝位虎视眈眈,宗室们时刻都在琢磨着这位小皇帝该怎生对付才好,搞得武帝十分不安心。

刘彻就郁闷:功臣在争权,外戚在争权,宗室也在争权,这权力是你们的么?可怎么才能让大权回归中央呢?在亲戚和大臣都离心之后,真正和皇帝朝夕相处、知根知底的,只有宦官。

从此一个新的机构出现了‐‐中朝。

中朝,又称&ldo;内朝&rdo;,这个机构的出现,完全是逼出来的,基于刘彻对大臣及外戚的不信任,他只好自己成立了一个小班子,并把它放在宫殿内,用来对抗传统意义上的朝廷(外朝),中朝的人员构成主要有宦官、文士以及少数的习武之人,在这里面,宦官起了非常大的纽带作用,主要负责寻找人才、举荐人才、牵线搭桥等,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臯、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基本上都是相互举荐后,由宦官引入宫内,这群人入宫后,在武帝身边结成了一个小联盟(天子宾客),一切军国大事由他们来决定,由皇帝来拍板,由外朝来操作,这么一来,大臣和外戚所组成的朝廷就只剩下一项工作可做:执行命令。

中朝的成立使武帝成功的夺回了政权,为了巩固这一胜利果实,刘彻加大了宦官的参政力度,&ldo;中书谒者令&rdo;一职出现了,这个职位让宦官们弹冠相庆,千年奴隶翻了身,从此有了当家作主的资本,可以这样说,汉武帝这一举措,为后来的&ldo;石显乱政&rdo;埋下了伏笔。

武帝雄才大略,自然要避免反被家奴控制,他很清醒地一面让宦官参政,一面却不断吸纳一些外戚,卫青、霍去病就是这个时候成为天子宾客的,这就构成了一种格局:宦官掌权,却不专权,外戚掌兵却不掌权,丞相掌权却不参与谋划,宗室既不掌兵也不掌权,各方势力被很巧妙的平衡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