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和贾芸都想不到刘姥姥如此仗义,便也顾不上王熙凤尸骨未寒,且先顾着活人,便收拾了一下,跟着刘姥姥起身,一路南下去救巧姐。那老鸨虽然漫天要价,究竟巧姐年龄尚小,再加上贾芸一再吓唬,说要报官,最终是一千两银子给巧姐赎了身,带回了京城。
经此事变,巧姐再不肯回贾府见自己的父亲,小红想想那些人,便也知道巧姐这样回去,定然是会被挤兑得没有活路。小红自己自然是再也无法回贾府了,她也担心巧姐在府里无人照应,便求刘姥姥暂且收留巧姐,再从长计议。刘姥姥自然愿意,带了巧姐回家去,当成心肝宝贝一般地侍奉着。
私下里,小红却是与贾芸商量:&ldo;看来巧姐是不能再回她父亲身边了,那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也已经长成了半大小伙儿,此次一路上照顾,很是周到,看来与巧姐彼此也都合意,不如就这样成就了一件美事。&rdo;贾芸心计更细密些,便说道:&ldo;如今贾府里面真正能帮到巧姐的,是琮三爷和琮三奶奶,只是他们都在山西任上,可是终是要回来奔丧的,且等他们回来,自有道理。&rdo;于是贾芸便依旧回去,小红却留在了刘姥姥的庄子上。
那贾芸回去后,也曾遇到过贾兰,见他竟然绝口未提曾听闻巧姐遇难一事,不禁心里叹息此人冷心冷面。那贾琏却以为女儿被王熙凤给送去了金陵王家,故此并不着急,再加上贾母的事情一出来,他是长房长孙,终日忙得脚不沾地,一时也顾不到此处,哪里想到自己的独生女儿遭遇的离奇劫难,更不知道巧姐就住在城外的庄子上,离自己并不远,他如今盼着的,是自己的弟弟弟媳快些回京,不论是人脉,还是经济,他如今都觉得少不得要借重弟弟一家了。
且说贾母的事情出来之后,贾赦和贾琏便都报了丁忧,一边就写信告诉正在山西的贾琮,贾琮立即上本请求丁忧,其实他也觉得如今治河正到了关键时刻,自己是打不得撒手的,然而圣朝最重孝道,尤其是士大夫,前朝的张居正就是因为舍不得官位,母丧期间没有丁忧,以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坏了一世的名声。所以贾琮的本章写得很是恳切,虽然他心里是盼着皇帝能够夺情的。
皇帝果然很快下旨夺情,圣旨里对于贾琮很是抚慰,但又说治河事大,宜化孝为忠,又特意给贾母的丧仪多加恩典和抚恤,以示恩宠。可能觉得这种丁忧制度过于死板,皇帝还干脆下了手谕:&ldo;今后除父母及祖父母承重者丁忧外,其余期服不许奔丧。&rdo;贾琮得了圣旨,松了一口气,也就不再矫情,遵旨留任办差。可是才来了半年的黛玉却不得不自己回京去了。幸好林嘉荃此时听到消息,星夜赶路回来,正好护送黛玉回京,贾琮也就放心,两人依依不舍,约定贾母的三年孝期过后,两人便不再分离。
贾母将黛玉从小抚养成人,黛玉对于贾母自然是怀有一种特别的深情,否则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左右她的感情了。故此离开山西之后,进入河南地界,黛玉便归心似箭,想要快些赶回京城,莫要误了给贾母送最后一程,这一日就到了中皇山下,夜宿客栈中,恰巧下起了大雪,积雪盈尺,第二日道路阻隔不通,黛玉等人滞留在客栈里,心中烦闷。
第二日,天晴了,然而道路依旧不通畅,还要再等两天,林嘉荃正好用这个时间整顿一下车队的货物,黛玉见整个客栈都人声喧哗,便披了斗篷,带着青芷和碧叶两个丫鬟,走到镇子外面去踏雪散闷。
镇外不远处就到了中皇山下,黛玉见四面皆白茫茫一片,山林都被积雪覆盖,遥想上次在蜗皇宫的离奇见闻,竟恍如隔世,那样的不真实,不知是梦是幻了。这样想着,便信步走来,不觉走到一处河边,见那河水尚未冰封,汩汩流淌,心中正在奇怪,忽然远处出现了一个人,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光着头,似乎是一个和尚。此时又飘飘扬扬地下起雪来,黛玉凝神细看,那和尚越来越近,一直走到黛玉近旁,黛玉才看清来人的面容,不由得大吃一惊。
第八十回甄宝玉缘会通灵玉
且说黛玉在中皇山下,大雪纷飞之中,看见远远走来一个人,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里面却露出麻衣僧袍,下面是芒鞋,竟是个光头的和尚。然而让黛玉吃惊却并非这和尚不伦不类的打扮,而是他的面容分明是宝玉。
黛玉怔怔地看着来人走近,到了身边,果然是宝玉。黛玉问道:&ldo;宝玉,你怎么到这里来了?&rdo;那人施了一礼,说道:&ldo;施主,我来送一件东西,请施主转交给一位故人。&rdo;说着,手掌里托着一物送过来。黛玉不由自主地伸手接过来看时,不由得又是大吃一惊,竟是一块无瑕美玉,上面分明镌刻着字迹: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黛玉看那上面的穗头,还是自己当年给他做的,便说道:&ldo;宝玉,这不是你的那块玉吗?不是已经丢了吗?你是在哪里找到的?&rdo;
宝玉微微一笑,说道:&ldo;施主,我不是你所认识的那个宝玉,贫僧出家前姓甄,我是甄宝玉,我要把这块宝玉送还给贾宝玉。至于在哪里找到的嘛……&rdo;他顿了顿,向身后看了看,接着说道:&ldo;宝玉其实一直都在,只是蒙上了尘埃,凡人的眼睛看不见了而已。我师父给他持诵了持诵,如今好了,又可以消除邪祟,度化众生……&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