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一听大惊,明明刘备军的偷袭部队已经为自己所破,诸葛亮的部队又还在长江以南,是什么人来偷袭荆州?其实来得人正是诸葛亮。
原来,诸葛亮一部由武陵出发,本来是想直接北上与刘备会师以后再合力进攻荆州的,哪知到听到探报说庞统竟然弃荆州而出,去硬撼刘备,他的心中就隐隐觉得不妥,以自己对庞统的印象来说,他应该不会是那种会过分轻视对手的人,那么现在的情势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敌人有阴谋在,可以自己现在的距离来看,恐怕就是马上派人去通知主公也要来不及,诸葛亮心念一转,干脆痛下决心,一边派人提醒刘备小心敌人的诡计,一边干脆将计就计,留下一少部分的军马虚张旗号继续向刘备那里靠拢,自己则带领主力也潜行匿踪,直奔荆州而去。
本来他的计划是无懈可击,可惜上天不保佑他,就在军马即将到达荆州的时候,却正好碰上文聘刚打了胜仗回来,两军都是在促不及防的情况下,好在刘备军的目的就是偷袭,行军十分小心,干脆先下手为强,率先向荆州军发起了进攻。
这下突然的打击让文聘这样的大将也有点懵,虽然他很快恢复过来并指挥军马反击,但诸葛亮军中现在有关羽张任这样的大将在,几次冲击,文聘看实在无法取胜,只有收拢兵马撤回城内。
随即,刘备军开始对荆州城发起了进攻。
文聘的败兵撤入城内,就算对城内的士气有一点不好的影响,总算提醒了荆州守军,诸葛亮这里虽然是优势兵力,却也在短时间之内没有什么办法,他只有一边攻城,一边再想辙。
其实也不用他太费心,此时城内已经有人蠢蠢欲动在为他帮忙了。
夜里,留守在荆州城的文聘伊籍刘磐都遭到了荆州旧人的拜访,他们的目的是想劝说这几个人倒反荆州,迎刘备军入城。
听到这样的建议,几个人的表现各异,文聘当听客人说明来意以后,一言不发,面无表情的拂袖而去,只留下不知该怎么办的说客。伊籍还算好的,总算和来人说了几句话:&ldo;兄台所言虽然有道理,我的心中也常思念着刘使君,但我已经变节过一次了,如果做人反来覆去又有什么颜面继续苟活于世?我既降了徐公,玄德之情只有来世再叙,不要陷我于不义之地啦。&rdo;说完也是送客。还有更不客气的刘磐,直接指着来人大骂:&ldo;你是个什么东西,荆州是景升留下的,现在他的子嗣家眷还在徐州,如果此时被反,岂不是害了他们?你还说什么心存故主?我看你的心里现在只有刘备一个了,给我走,如果再出此言,小心我先杀了你再向大司马请功去!&rdo;
这几个人都碰了一鼻子灰,只有夹着尾巴做人,他们本身也并非是刘备的奸细,既然几个荆州能主事的人都不同意造反,他们又能掀起什么风浪,担惊受怕了几天,见几个人都没有出卖自己,也就先忍着,等待机会逃走就是。
第三十七章龙凤争辉第三节:老将显神威
古人有句名言叫:&ldo;麻杆打狼,两头害怕。&rdo;‐‐这个古人的名字吗……就处于对立的两方来说,这是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城里的情形是这样,一边劝说几个人造反的荆州官员整天提心吊胆怕遭到报复,一边这几个人怕他们真的搞出什么事情来,对整个城池都加强了戒备。城外也是一样,守城的文聘等人怕坚持不到援军到来城池就已经陷落,而诸葛亮也在为计划出现变数提心吊胆。
说起来,诸葛亮这个人不能说没有本事,但他缺乏的是运气。文聘的突然遭遇已经打乱了他不少的计划,随后没有几天就得到了荆州军已经回援的消息,对此,诸葛亮也就能长叹一声,然后兵退十余里,安下营寨。
庞统在得到诸葛亮奇袭荆州的消息以后,日夜兼程的赶了回来,当看到城池上还是荆州原来的旗帜,虽然如此残破,对他心中得安慰也是不小。
至于城外不远处的益州军营,庞统也不是没有看到,不过现在还不是和他们硬碰硬的时候,面对诸葛这样的对手,还是稳妥为上。
虽然没有见到庞统这位老朋友,从旗号上,诸葛亮也知道是他来了,就算表面上自己也在这里打了个胜仗,可是因为上天阴差阳错的安排,自己还是没能完成既定的战略构想,也算是输了一筹。现在敌人的军力已经与自己不相上下,就算坚持进攻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成果,诸葛亮让过庞统以后,也继续后撤,准备与刘备合兵一处再重整旗鼓。
也没用他走多远,严颜已经带领刘备部赶了过来,一见严颜的面,诸葛亮关切的问:&ldo;严老将军,主公在哪里?带我去见他。&rdo;
严颜低头叹了一口气:&ldo;竟然真的让军师说中,主公先是在阵前为敌人箭矢所中,后又中敌人埋伏,悲愤交加之下,箭创迸发,现在已经回益州养伤去了。他让我转告您,三将军他性子急,容易违反军令,所以将他带在身边,其余的兵马,都交给军师,由您统一指挥。&rdo;
诸葛亮听得心中不由十分感动,自己果然没有跟错主人,主公他处处都在为自己着想,如果不能帮他完成心中的大志,又怎么对得起他的知育之恩,只是‐‐眼前的对手是否过于强大了,就连自己也没有把握一定就可以打败徐州军吧?不管怎样,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