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怎能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呢?江泽民在会
见美国耶鲁大学退休教授赵浩生时,重提这两句诗,来形容他临危受命出任
总书记的感受,志在振兴中华。
无论是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新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
为国家利益而谋的宏图大志,是一种精神力量,能给人以感染和鼓舞。
第十二章知彼知己,趋利避害
知彼知己,趋利避害是军事谋略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则。军事谋略必须
建立在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基础之上。主观符合客观是谋略成败的关键。坚持
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不搞一厢情愿。客观全面地分析敌
我双方的优劣长短,权衡利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自古以来,一切高明的军事家在施计定谋过程中,无不强调熟知敌我双
方情况。这一规律被我国古代军事大师孙武概括为&ldo;知彼知己&rdo;。
&ldo;知彼知己&rdo;,是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又是斗智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
任何一个正确的军事谋略都是建立在&ldo;知彼知己&rdo;的基础之上。《孙子》曰:
&ldo;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rdo;。
任何一个军事谋略都带有极强的对抗性,敌我双方指挥员都力图出奇制胜。
实践证明,明知彼,暗知己;或暗知彼,明知己;或不知彼,不知己;不论
那种情况发生,都不能正确制定出奇妙的谋略,都会在军事博弈的舞台上遭
致失败。
知彼知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颇难,尤其做到知敌深、知己透更难。因
为知彼何己要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比如双方作战企图伪装的严密程度;双
方侦察手段的先进程度;各种情报准确程度;客观条件具备程度;指挥员主
观能动性发挥程度等等。这里最重要的是最后一条。在上述各种悄况相同的
条件下,有的指挥员独具慧眼,通过对敌我双方诸因素的深刻分析,就能发
现隐蔽在敌人之中的强中之弱,优中之劣,长中之短,找出自己的行动方案;
相反有的则不能识破敌人的诡诈行为,被假象所迷惑,或不能透过敌人的表
面现象看透其本质,造成错误的判断,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军事谋略学要
探讨如何才能遵循知彼知己的斗智规律。
学习《孙子》揭示的知彼知己规律,要着重体会其朴素劾唯物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