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形势逐渐明朗。胡宗南也与南京军政部、黄埔系将领的核心组织力行社与复兴社以及在陕甘宁地区中央军各部队将领取得了无线电讯联系。胡宗南了解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军政大员们在如何处理张、杨事变上发生了重大分歧:以戴季陶、何应钦为代表的大多数人力主武力讨伐,并明令褫夺张学良本兼各职,&ldo;交军事委员会严办&rdo;;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与宋子文、孔祥熙、李烈钧、冯玉祥、孙科等人则为蒋介石的安全担心,主张与西安方面和平谈判解决事变。宋美龄派澳大利亚籍顾问端纳飞赴洛阳转西安,先期看望蒋介石。
胡宗南还了解到,在南京的黄埔系青年将领们意见也不一致:以邓文仪、贺衷寒、桂永清为首的一些人主战,拥护与支持何应钦出兵&ldo;讨逆&rdo;,向西安进攻;戴笠与郑介民等人则遵从宋美龄、宋子文的意图,以保全蒋介石的生命为第一要义,因此,不能轻易出兵动武,而应先派代表与张、杨和平谈判。
蒋介石致何应钦的关于停止轰炸的信函。
胡宗南是黄埔系青年将领的首领、复兴社的首要骨干,又在西北握有重兵,离西安与兰州较近,因此特别受到南京各方面的注意与重视。何应钦给他发来电令,要胡的第一军今后行动直接与何取联络,目前应先由现地出发,向驻固原之东北军进迫并严密监视。而主和派首领宋美龄、宋子文等对胡更是抓紧不放,通过胡的密友戴笠与胡密切联系,传达指示。据戴笠的副手、当时担任复兴社书记的郑介民说:
在西安事变中的&ldo;主和派&rdo;(3)
复兴社开不成会,主战主和争吵不休。贺衷寒、邓文仪等主战。特别是握有实力的桂永清迷信他的德械装备,率领一个教导总队,已经擅自向洛阳出动,一切以何老总(按:指何应钦)之命是听。老戴和我以宋部长、蒋夫人意图,逐日与胡宗南在电台上保持联系,决不允许轻举妄动,救校长要救活的,用兵则有死无生,谁也不能胡干,出此下策。文强等:《复兴社在西安事变中分成和战两派》,刊《西安事变亲历记》,(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82页。
胡宗南的看法与宋美龄等主和派不谋而合。胡宗南是一位较有政治头脑的国民党军将领,与蒋介石的关系又特别深,深知凭武力讨伐,不仅不能使西安方面屈服与释放蒋介石,而且可能逼使张、杨顽抗到底、走上联合红军对抗南京政府的道路,这样,蒋介石的生命必不能保,全国内战也将扩大。胡宗南想到不久前刚收到的周恩来密信,认识到内战扩大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只能有利于日本侵略者。现在,胡宗南又得到宋美龄等的指示,因而更倾向主和了。
1936年12月14日,以胡宗南领衔,黄杰、李默庵、孙元良、李延年、贺衷寒、邓文仪等275名黄埔系青年将领并&ldo;代表全体七万余同学&rdo;,发出了《忠告张学良电》与《告袍泽书》,一方面声称蒋介石&ldo;为我全国唯一之领袖,亦我国家生存所托命,委座之革命意志及其精神,久已普及于全国爱国同胞之脑筋,尤深刻灌注于吾军校同学每一个及全体将士之血液,此决非任何恶劣势力所得而劫持。&rdo;另一方面又对张、杨发出武力威胁:&ldo;执事试自审地位力量,究有几何?&rdo;要求张、杨绝对保证蒋介石安全,&ldo;万一委座稍有差池,则吾全体同学誓必不顾一切,悉力以赴,决不与执事及与执事有关任何个人共戴天日于此世。&rdo;《胡宗南等等275名黄埔系青年将领忠告张学良电》、《胡宗南等等275名黄埔系青年将领告袍泽书》,(台北)《革命文献》第94辑,《西安事变史料》(上),1983年版,第372~373页。在忠于蒋介石与急于营救蒋介石出险这一点上,胡宗南与整个黄埔系是保持一致的。由于黄埔系是当时国民政府军中最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因而胡宗南领衔发出的这两份电文在全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的一位著名学者傅斯年说:&ldo;最有力量安慰的人是青年将领的表示,他们的积极的迅速的有步伐的行动是保持蒋公安全、维护中国全局的主要因素。&rdo;(台北)《革命文献》第95辑,《西安事变史料》(下),1983年版,第79页。
但在12月14日同一天,胡宗南又参与列名以刘峙领衔的三十八位国民党军领兵将领的《箴劝张学良、杨虎城电》,在要求张、杨释放蒋介石回京时,提出:&ldo;任何问题,无不可从长讨论,尽量采纳,见诸实施。&rdo;《刘峙等三十八位将领箴劝张杨电》(1936年12月14日),(台北)《革命文献》第94辑《西安事变史料》(上),1983年版,第375页。这种明显倾向和平谈判的态度,是与主战派有很大区别的。
在西安事变中的&ldo;主和派&rdo;(4)
胡宗南在行动上,也对军事讨伐张、杨持消极态度,驻军惠安堡、同心城一线,一直按兵不动。胡宗南还给驻军宁夏中卫与定远营的第二十五师师长、黄埔一期同学关麟征去电,希望胡、关两部协同行动。他在电文中向关提出两部应付西安事变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两部就近占领一块根据地,如宁夏,站稳脚跟,静观形势,等待南京与西安的谈判结果,再图大举;中策是两部从宁、甘边界向甘肃境内友军第三军曾万钟部与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靠拢,配合全国黄埔系将领出兵讨伐张、杨;下策是以胡、关两部为主力,配合宁夏马鸿逵军,立即向西安进攻。覃异之(时任关麟征部团长):《伪二十五师在甘肃阻击红军和&ldo;双十二&rdo;事变后的关麟征与胡宗南》,刊《甘肃文史资料》第5辑,第23页。很明显,胡宗南是主张&ldo;上策&rdo;,而不主张下策的。